情緒來了,盡量不要作決策

昨天談到「做決策應該要理性還是靠直覺?」
今天延續「做決策」這個主題
來聊一下「當情緒來了,盡量不要作決策」

相信許多人有過類似的經驗
一高興,花錢時就特別大方
一不開心,可能會嘔氣,甚至惱怒
結果做出了讓自己事後後悔的事情

花了不該花的錢可能損失不大
但因為惱怒而做出的事
卻可能會讓我們遺憾終身
所以「當情緒來了,盡量不要作決策」

此外
在情緒下所做的決策
除了會在當下產生問題之外
甚至還會影響到未來類似決策的進行

丹.艾瑞利(Dan Ariely)與艾德華.安德瑞(Eduardo Andrade)
曾經在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發表過一篇文章
證明過去的情緒會影響人們未來決策的方式
也就是說
以前的情緒性決定
會在以後的理性時刻裡
成為決策的指引

丹.艾瑞利(Dan Ariely)與艾德華.安德瑞(Eduardo Andrade)
在研究過程裡先讓一群受試者「生氣」
他們讓受試者看「愛在屋簷下」(Life as a House)這部電影裡的一段情節
內容描述一位自大的上司
解雇了一位毀掉公司模型的建築師
而為了讓另一群受試者「開心」
艾瑞利讓他們看「六人行」(Friends)的喜劇

看完影片後

兩群受試者會玩一個遊戲
在該遊戲裡
研究人員要將二十美元中的一部分分給一位受試者
分法可以很公平(均分)
也可以不公平(受試者得較少)
受試者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
只是如果拒絕
雙方都拿不到錢
(也就是說,雖然是由研究所分錢,但受試者有權決定不要,最後「玉石俱焚」)

研究結果發現
生氣的受試者拒絕的比例
比開心的受試者來的大
(這其實違反傳統經濟學中理性人的觀點,因為理性的人知道拒絕會拿不到錢,所以無論分配多不公平,只要拿得到錢,都不會拒絕。)

有趣的是
雖然影片內容與分錢方式無關
但過去的情緒確實影響了人們未來的決策方式

更有趣的
當研究者等到情緒不再是影響因素時
讓受試者再玩一次遊戲
結果
第一次玩遊戲時生氣的人
這次拒絕分錢的比例也一樣較多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
當情緒來了
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策
更糟糕的是
那些錯誤的決策
還可能會成為日後決策的根據

所以
「當情緒來了,盡量不要作決策」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