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MBO)理論與實務

上週應公司要求
在不同場合
對各級主管講解目標管理(MBO)制度的意涵
在此,一併分享給大家

Peter Drucker於其1954年的著作《管理的實務》(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中
首先提到了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指的是
「由經理人及員工,透過參與管理,一起訂定明確且具挑戰性的目標,然後定期檢視目標達成的進度,並且根據進度,給予獎懲。」

依據Robbins的彙整,目標管理具有四大要素:
1.目標具體
2.決策參與
3.明確的期限
4.績效回饋

一般人學習到這裡
大概對於MBO已經有了簡單的認識
但在實務上
MBO實際的執行
確絕非以上所講的那麼單純

以下,簡單就四大要素進行說明

1.目標具體

目標的設定要符合
可數量化、有時間性、具挑戰性、可書面化

企業若要達成組織的主要目標(例如:整體公司目標)
必須有賴其他次級目標的達成(例如:部門目標)
而次級目標的達成(例如:部門目標)
又需仰賴更次級目標的達成(例如:個人目標)
...
這樣彼此相互依存的目標連帶關係
稱為「目標體系」

在建構目標體系的過程中
美其名是透過主管與部屬的「參與管理」來訂定
但其實,最高層級的目標
確大多均由總公司所決定
偏偏總公司所訂定的目標
挑戰性也非常地高

舉例來說
我有一位學長
曾經待在某嬰幼兒奶粉公司17年
有一次,他有感而發地對我說
「Peter,每年初生嬰兒人數逐年遞減(加遞減手勢),
但總公司對業績的要求確是逐年遞增(加遞增手勢)」
在這樣的要求下
17年的職涯裡
他有兩次上班上到一半
因為壓力太大
被救護車載去掛急診

2.決策參與

當高階主管訂定完「公司整體目標」之後
接下來,便是設定出各級目標
而各級目標的形成
則是由各級主管及其部屬
大家一起「喬」出來的

在「喬」目標的過程裡
很容易產生各類政治行為
或是因為各單位之間
對目標制定產生認知上的差異
結果導致對公司的信任度降低

舉例來說
曾經就有主管們跟我抱怨
新人的目標能否訂低一點?(否則就找不到新人)
不好賣的產品,目標能否訂低一點?(否則就賣不出去)
目前競爭者正在進行割喉式的競爭,所以目標能否訂低一點?(否則不但無法打垮競爭對手,甚至到後來,自己人都先跑光)
...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背後的邏輯)

當以上的問題
無法給予同仁明確的交代
未來在落實MBO制度的過程裡
就很容易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3.明確的期限

為了確保每月或是每季的目標能夠達成
執行的邏輯很簡單
就是將每季的目標
劃分成每月的目標
再將每月的目標
劃分成每週的目標
對於一些B2C的產業來說
甚至會將每週的目標
劃分成每日的目標

就這樣
每天早上盯整天的目標
每週一盯整週的目標
每個月初盯整月份的目標
...
更重要的是
明天開始
一切又歸零
日覆一日
好像永無止境

就在這樣緊迫盯目標的壓力下
一位在科技業品牌大廠工作的朋友對我說
「你要他的錢,他要你的命,甚至要你絕子絕孫」
(因為壓力太大生不出小孩)

4.績效回饋

目標達成了
就會發放獎金
只是,現在的廠商為了留才
或是希望業務人員獲取更高的績效
便在績效制度的設計上進行操作

舉例來說
我有一位在德國汽車公司工作的朋友
每季獎金高達20幾萬
但依規定
半年之後才能領取
如果半年內離職
獎金自然也就消失

一位在某外商B2B交易市集工作的朋友
這個月獎金
是由上個月的業績所對應到的獎金基數
再乘上這個月的營業收入
也就是說
如果這個月拿到最高級距還沒有用
因為這個級距的獎金基數
不適用在本月份
而是用在下個月的業績

而且,該公司獎金基數的設計
每增加一個級距
基數就會大幅增加
這樣的做法
逼著大家不但每個月都要衝高業績
而且還要能持續

至於目標沒有達成
則馬上進行懲處

一位在外商電腦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訴我
當他目標達不成時
下一季的薪資即打7成
如果下下季再未達成
公司就會請你離開
結果,過了幾年
該部門除了秘書還在
主管與業務都已經換人

最後
雖然MBO在執行上
對員工的壓力很大
但也因為有這樣的壓力
績效就會出來
這也是為何許多世界級的企業
都會推行MBO的道理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