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場域碰撞--概念化能力的培養

某部門同仁的學歷
主要都是博士(或正在博士班就讀)

在例行性的會議中
我會請這些博士級同仁們
分享自己的專業
(而且盡量不要花時間準備)

昨天輪到我分享
主要的議題在談如何培養概念化能力

一開始
我拿出一本書
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的《精采100 國寶總動員》
http://www.npm.gov.tw/exh100/treasures/

並且與大家分享上週末帶小孩到故宮參觀的心得

我告訴大家
管理學提到
我們可以透過多聽、多看、多觀察、多學習、多思考...等方式
來培養自己的概念化能力
而且
這過程需要30 - 40年的累積

我接著問大家
觀看這些古物
與培養概念化能力之間
有何關聯?

大家思索半晌

我提到
「概念化能力」與「直覺決策」有很深的關係
直覺決策強調運用經驗的思考方法
強調人生閱歷與人文智慧
強調經驗、價值觀、認知、感動、潛意識的心理過程

我接著將《精采100 國寶總動員》翻到192頁
書中出現顏真卿的《祭姪文稿》
http://www.npm.gov.tw/zh-tw/collection/selections_02.htm?catno=17&docno=117&pageno=1&fp=true

同時我請同仁拿出1246期的商周(我有要求主管們訂閱)
翻開182頁
談到李光真所寫的一篇《墨舞滿懷悲憤》的文章
內容說到顏真卿是如何在心情激憤之下
寫下這字跡凌亂的真跡

觀看這些文物
瞭解背後的歷史
有助於豐富我們的心靈

將這樣的概念做延伸
多聽、多看、多觀察、多學習、多思考...
有助於我們累積經驗、釐清價值觀、強化認知、增加感動、培養潛意識...

接著
我又問大家
概念化能力的培養
為何需要30 - 40年的累積?

請大家想像一下
兩個分子之間的衝撞
只能激起一點點的火花(這只是隱喻,並非代表科學)
但如果是兩千萬個分子之間的衝撞
再配合背後的連鎖反應
將有機會創造出巨大的能量

這裡的分子
就好像是我們一生中
任何時刻裡
所接觸到的人事時地物

當我們有計畫地
多聽、多看、多觀察、多學習、多思考...
隨著年紀的增長
增加「衝撞」的機會自然增加

我以文藝復興時期
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家族(Medici)為例
告訴大家有本書叫做《梅迪奇效應》
書中談到梅迪奇家族資助各種領域的創作家
無論是雕刻家、詩人、科學家、哲學家...等
(梅迪奇家族的羅倫佐,還設立了雕刻學校,其中一位學生,就是米開朗基羅)
並且讓這些不同領域的創作家
激盪出驚人的火花

透過這樣的做法
梅迪奇家族協助成就了文藝復興時期
也寫下了人類歷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梅迪奇效應》一書的作者Frans Johansson,將此概念稱為「異場域碰撞」(intersection),不同領域交會的地方,稱之為「交會點」,藉由「異場域碰撞」並在交會點爆發出驚人的創新,稱為「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

《梅迪奇效應》Frans Johansson著,劉真如譯,商周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0307

在例行性的會議中
每位博士級同仁
分享自己不同的專業
有機會協助大家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因為這也是一種「異場域碰撞」

有空不妨到故宮走走吧!XD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