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篇>

 

前幾天晚上跟同仁吃飯

聊到現在欲兼善天下的人太少

想獨善其身的人太多

當時即給了自己一個小作業

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意涵

 

今天翻閱了「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一書

以及搜尋了網路上的一些文章

發現自己過去在這句話的解讀上

與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不過,思考後發現

「想獨善其身的人太多」這句話有些問題

畢竟要做到獨善其身是何等的不容易

 

獨善其身背後隱含著要努力修身,讓自己完美

對應到生活

在事業工作上,我們要盡好自己的本分(為顧客、員工、股東、社會創造價值)

在個人成長上,我們要不斷地精益求精,讓自己擁有智慧

 

此外

讓我困惑的是

我們在「窮」跟「達」的情境認定上

應該是要被動或是主動

亦或是視情況而定

亦或是被動與主動兼具

(這又延伸出另一個問題,何時該被動?何時該主動?)

 

一些老師與長輩都跟我講過類似的話

「Peter,不要太拼。有時拼的結果,比不拼還差。」

 

我承認許多時候結果的確如此

但這就好像要我告訴學生

「同學,不用努力念書,努力之後考上的機率,有時比不努力還差。」

 

雖然我知道不能這樣類比

但我就是很難做到

(因為「考試」接近封閉型系統,所以「努力」就會「考上」的相關係數非常高。但「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系統,所以「努力」與「成功」之間的相關係數,會因為有許多干擾因素的存在,而大幅降低)

 

不過

雖然目前還是很難做到

但這種認知失調

跟以前比較起來

確實已經好了很多

 

在調適的過程中

我盡量避免對人與事「冷漠」、「心死」

也盡量避免會有「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感慨

同時

我不斷修煉自己掌握情緒的能力

也不斷增加自己對於逆境的抗壓性

(此外,我希望40不惑。過程中翻越了許多相關書籍及文章,分析這些文章,發現要做到不惑,需要能夠掌控自己的情感與情緒。誠如中庸所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面對「窮」與「達」

我還是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希望達到「達」的境界

不過,我也慢慢學會釋懷

不因「窮」而沮喪

畢竟要做到獨善其身

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讓我們努力精進自己吧!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