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曖昧含混(ambiguity)

學習攝影
慢慢的從「術」進入到「心」
所購買的攝影書籍
也從各類攝影聖經
發展到進階攝影技巧(光影處裡、RAW檔編修…等)
再進入攝影大師與新瑞攝影家的作品賞析
並開始購買攝影美學相關書籍
最後開始涉獵攝影理論與攝影哲學等領域

早上看了一本書
John Berger與Jean Mohr合著的「另一種影像敘事」
這是一本探討攝影本質的書
同時結合作者本身重視社會弱勢的特質
這也是一本關於山區農民的攝影書籍
(我個人認為本書同時也是一本很好的社會學研究論文)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個觀念
作者認為
照片本身會因為攝影者、被攝者、觀看者、照片使用者…等
對照片常有彼此矛盾的關注點
(例如不同人對同一張照片會有不同的解讀)
這些矛盾
增加了照片本身曖昧含混的特性

為了進一步思索這個觀念背後的意義
我再次慢慢翻閱了幾本攝影大師的作品
並且企圖從中看到一些自己過往所看不見的東西

也許是因為人文素養以及歷練慢慢增加
許多以前看不出有何特別的照片
現在慢慢地有了感覺
例如有張照片中
一個花瓶插著一朵花
此時直覺能夠感受到這張照片背後所要傳遞的孤獨感(但非寂寞)

此外
這種曖昧含混的特性
讓我們投射了自己的情感
讓我們更貼近照片裡的世界
不過這種曖昧含混的特性
是否會讓真正的真實
反而變的不真實

同時
這種曖昧含混的特性
又會因為照片與文字的搭配
製造出確定感
結果反而產生了獨斷的傳播效果
而這樣的結果
是否會讓解讀的真實
取代了背後的真實

張照堂在本書推薦序中引用了作家O’Connor的話
「我主張所有總類的真實,
你的真實和所有人的真實都存在的,
但在所有這些真實的背後,
卻只有一個真實,
那就是根本沒有真實。」

對攝影作品的詮釋
該如何拿捏
我還在學習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