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第六波以大自然為師 

十二月份儲備主管讀書會的主題是「趨勢」

書單如下

書名:《The Sixth Wave How to succeed in a resource-limited world》
(環境‧資源ビジネス革命と次なる大市場)(第六波)

作者:James Bradfield,澳洲國立大學創新理論博士,兼具企管電子工程資訊技術等學位,澳洲聯邦科學產業研究組織(CSIRO)的開發部理事。Bianca Nogrady,科學雜誌記者。

譯者:峯村利哉 Minemura Toshiya,1965年生-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學系畢業,英美著作翻譯家。

 

一開始

劉顧問為大家說明「第三波」與「第六波」的差異

 

Alvin Toffler於1980年撰寫第三波(The 3rd Wave)一書

提到人類歷史的演變可分為三個階段

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資訊革

 

James Bradfield的《第六波(The Sixth Wave)

引用創新長波的概念

來劃分從1780年至今的六個時代

 

第1波1780年代—1848年(68年間) 棉、鐵、水力的時代

第2波1848年—1895年(47年間)   鐵路、蒸汽機、機械化的時代

第3波1895年—1940年(45年間)   重工業、電氣化的時代

第4波1941年—1980年(40年間)   石油、汽車、大量生產的時代

第5波1980年—2000年(20年間)   資訊、通信技術的時代

第6波進入到資源有限,需提昇資源使用消費效率的時代

 

創新長波的概念

由康德拉捷夫(Kondratieff)所提出

熊彼得(Schumpeter) 為Kondratieff 的「創新長波」理論

取名為Kondratieff Wave / Kondratieff Cycle

 

18世紀後的資本主義經濟

景氣循環以50至60年左右的時間輪轉

這是第六波這本書的立論依據

 

《第6波》這本書共分兩大部分

第1部下一波的創新(Innovation)

第2部掌握波段機會(Chance of Wave)

 

第1部下一波的創新(Innovation)

回顧過去所發生過的五波

每一波的結構構成因素

以及每一波所帶來的機會

作者舉了許多的事例來驗證

 

第2部掌握波段機會(Chance of Wave)

對第6波進行預測與識別

同時說明

如何透過「第6波思考」

對即將到來的第6波進行運用

 

根據作者的觀點

人類在第6波所面臨的問題

來自於自然界的有限資源

而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也應該回來「師法自然」

 

因此

「第6波思考」

強調生態與自然

強調善用廢棄物

強調數位界與自然界的融合

強調互利共生(Symbiosis)

 

在回饋中我提到

剛特.鮑利(Gunter Pauli)所提出的「藍色經濟」(The Blue Economy)

就可以呼應「第6波思考」

 

藍色經濟以大自然為師

發展出解決經濟與環境挑戰的最佳方案

例如

藉由觀察白蟻巢穴結構

英國奧雅納工程團隊(Arup)

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Harare)

設計出十層樓高的建築

(請參考
http://greenworkshop.delta-foundation.org.tw/green_page.asp?id=206 )

 

豐田也藉由探索啄木鳥如何避免「腦震盪」

發明出更優良的汽車避震器

 

藉由「師法自然」

我們找到了解決自然界「資源有限」問題的方法

 

加油

 

張承

 

附註:

康德拉捷夫(Kondratieff),俄國經濟學者。1892年出生,在聖彼得堡大學接受教育。25歲時當上俄國糧食局的長官,創設「景氣研究所」,為蘇聯訂定農業五年計劃。36歲時,被史達林視為政敵,遭KGB迫害,流放八年。刑期屆滿後,又遇史達林整肅,判決與外界隔離十年。判決當天,46歲的Kondratieff卻被行刑隊槍斃,死於1938年9月17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