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不自由」人

 

晚上在家看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前瞻

老婆問我為何會想看這本書

我回應說

這是因為在前年初

公司舉辦每月儲備主管讀書會

而第一個月的書單

就是劉顧問推薦的年輕人啊,讀一讀馬克思吧!》

 

從那時候起

我就開始對馬克思產生了興趣

除了開始讀他的資本論第一卷

也讀了

楊照的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還原馬克思,讀懂《資本論》

郎咸平的郎咸平帶你重讀經典資本論與國富論

現在則繼續再看手上這本書

 

接著,我與老婆分享了一個故事

 

去年劉顧問在儲備主管教育訓練中

與大家分享

「人生的抗夏迎秋(25〜65歲) 期間該做的17件事」

其中第一點

就是請大家思考

自己這一輩子

要當個「自由」人

或是「不自由」人

 

這個問題

乍聽之下很奇怪

我們不都是「自由」人嗎

還有

誰會想選擇成為「不自由」人呢

 

仔細想想

事實上還真不是

 

在學生時期,我們不能不去上學

在進入職場後,我們不能不去「上班」

(縱使財富自由後也未必能不去上班)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不能不「遷就小孩」

...

從這些角度來看

我們「自由」嗎

 

所以劉顧問說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

都是「不自由」人

 

但縱使是「不自由」人

也還有「自由度」之分

(請大家將「不自由」人與「自由」人想成光譜的兩端,從左到右,「自由度」越來越大)

 

舉例來說

在職場上

「老闆」相對上就比「員工」自由

「專家型工作者」相對上就比「例行性工作者」自由

個人工作者相對上就比團隊成員自由

...

 

接著

我對老婆做補充

以上的自由與否

取決於自己在決策上的彈性

自己有權決定上班時間

自己有權決定做什麼事

...

 

除此之外

我認為還有另一種自由

這種自由

取決於利己利他

利他的人

相對上較不自由

因為

他總是為別人而活

 

那到底該成為「自由」人還是「不自由」人

這個答案「見人見智」

畢竟有人想當老闆

有人想當員工

而我自己

則選擇成為「自由」的「不自由」人

 

因為我「能」選擇

我「有」選擇

所以「自由」

因為「利他」

所以「不自由」

 

此外

雖然我自己是「不自由」人

但還是能增加「自由」的彈性

無論是在心靈物質層面

 

心靈層面

我選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楊照曾經說過

如果你願意付出時間來閱讀這樣的經典,

終你會得到不讀這些書不會擁有的自由。

(楊照,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

我渴望進入這種自由境界

(這讓我想起黃易小說中的破碎虚空XD)

(所以也才會在晚上看《如何改變世界》這本書XD)

(而這種自由,又屬於第三種自由)

 

物質層面

我選擇讓自己財富自由

 

畢竟有一定的財務基礎

能讓自己在選擇上更加多元

 

各位同學們

有機會請思考一下

自己這一輩子

要當個「自由」人

或是「不自由」人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