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學習(Purpose Learning)

 

週五下午

兩位大學教授來公司討論產學合作的進度

過程中

一位教授分析未來教育政策的走向

他提到,在未來

「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模式的課程

(何謂「問題導向學習」,請參見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53/ )

比例會增加

目前公司所設計的教材、教具

符合未來市場的需求

 

該教授看大家談的很盡興

隨即從筆記型電腦裡

找出一篇由鄭育萍博士所寫

發表在20166月《教育研究月刊》的文章

《大學教育再想像:史丹佛2025之創新大學學習生態系統》

該篇文章內容提及

「開放迴圈大學」(Open-Loop University)

「依個人節奏而定的教育」(Paced Education)

「翻轉軸心」(Axis Flip)

「目的學習」(Purpose Learning)

四大創新大學學習生態系統

(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可參考下面天下雜誌的連結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860 )

 

該教授在簡述完這篇文章的重點後

特別提到第四項「目的學習」(Purpose Learning)

根據鄭育萍博士的整理

「『目的學習』 (Purpose Learning)實踐『問題導向』教育理念,

涵養全球公民應具備之關懷、態度與素養。」

 

在文章內容中

鄭育萍博士強調

「目的學習」引領學生的思維

從「我的主修為OO

轉化成「我學習OO是為了解決OO問題」

 

例如:

學生從「我主修生物學」

轉化成「我學習生物學與經濟學,是為了消弭人類飢餓的問題」

或是「我學習電腦科學與政治學,是為了重建公民參與政府的模式」

 

聽完該教授的分享

我感觸很深

主要是因為許多大學生

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

與大學所學無關

(通常是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與學什麼?)

或是大學所學

無法解決工作背後的問題

(通常是因為所學不足,尤其是跨領域的知識、技術與能力。)

 

好在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校

開設越來越多的生涯探索課程

開設越來越多的跨領域學程

企圖培養更多能夠解決問題的跨領域專才

 

回家看完「大學教育再想像」這篇文章

我想起不久前瀏覽到的一本書

100歲的人生戰略》(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

書中提及百歲人生所面臨的困境之一

就是在教育上

60年前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術

能否支撐到60年之後?

(畢竟現在世界真的進步太快)

 

面對環境的變遷

史丹佛企圖打造出讓學生能夠終身學習的場域

進而提出「創新大學學習生態系統」的概念

這本身

就是一種「目的學習」的實踐

(而我也該好好想想,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你呢?)

 

加油!

 

Peter

arrow
arrow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