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練習

繼觸覺練習之後
我開始進行聽覺練習的規劃
在構思的過程中
發現比想像中還難
除了進行方法之外
在聲音的收集上有其難度
而且所需的花費($)
比我想像中多很多
好在這個練習不是一朝一夕
我可以慢慢來執行

初步規劃聽覺練習將以兩種方式進行
「各類音樂體驗」與「各類聲音體驗」

各類音樂體驗部分
我計畫購買不同類別、曲風、樂器的CD來欣賞
清單部分則可透過網路與雜誌上的各類音樂推薦
以及訪談唱片行老闆來獲得

各類聲音體驗部分
則計畫找不同的地方來進行
剛好本期聯合文學專題談到-台北聲音日記24時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在文章中提到
「1970年加拿大學者Murray Schafer提出「聲音地景」(soundscape)的概念
……
據此,環境廳更進一步在一九九六年公開招募「日本音景百選」,並通過「音景財維護辦法」。所謂「音景財」,涵蓋了音環境財與音文化財,是將看不見的音景「古蹟保存化」的革新政策。這些聲音包括亙古以來的自然音(如海潮、風聲)、日漸消逝的生物音(如夜梟、蟬鳴)、改變淡出的社會音(如工匠幹活、沿街叫賣)、與特定情境的活動音(如祭典、廟會)等等。
……」

此時
我們可以發揮做研究的精神與能力
透過soundscape這個關鍵字
找出各國相關的研究
並且歸納整理之後
再發展出台灣的音景構面
此時就可以根據這些構面
找出背後不同類型的聲音
並且一一去做體驗

如果覺得這樣很麻煩
也可以直接參考清大教授王俊秀教授相關的文章

除了透過聲音地景的分析外
為了增加深度
我們也可以從文學中去探索其他可能的聲音
例如︰心跳就可以分緊張的心跳、運動後的心跳、胎兒在母體中的心跳…等
至於廣度的部份
我們可以跳脫聲音地景的限制
加入人為操弄的部份
以增加聲音的總類
例如︰手指輕彈西瓜、敲響兩枚銀幣…等

在聽完各類音樂與聲音之後
接下來就要讓自己聽到這些聲音背後以及自己心境中的情感與情緒
不過這段路程將非常遙遠
需要慢慢欣賞與體會
(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到孔子「得其為人」的境界。註︰孔子跟師襄拜師學曲,孔子彈到後來,能感受到這首曲子裡所描寫的人長的瘦瘦高高的、皮膚黝黑、眼睛看著遠方,感覺在牧羊,好像是周文王。師襄聽了大吃一驚,因為這首曲子就叫「文王操」)

會有這一系列感官練習的規劃
源自於腳踏泥土、感受陽光的感覺
後來因緣際會討論到概念化能力以及直覺決策能力的培養
就想到有何方式能夠縮短時間
後來在寫「未發現的學科」的信時
看到台大教授李嗣涔提到「以指視字」(以觸覺代替視覺)的實驗
後來便想到是否能夠藉由提升自己眼、耳、鼻、舌、身五感的官能
來提升第六感甚至是第七感的能力

提升五感的方法
可以藉由多看、多聽、多觀察、多思考、多學習...等方式來進行
此時再細分下去
我們是否能夠列出一系列眼、耳、鼻、舌、身的體驗方法與清單
並且透過身體力行
來縮短概念化能力培養的時間
我不知道結果如何
不過我正在嘗試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