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犯錯,但要降薪

 

 

早會時

與同仁分享了一個故事

 

約莫兩年前

我與一位行政部門的同仁

討論其薪資與職涯的規劃

我跟她說

未來一年

如果她的工作內容還是一樣

績效還是相同

我可能會調降她的薪水

 

主要的原因在於

依照她的工作內容

對應到目前市場上的薪資水準

她的薪資算是偏高

(畢竟10年前碩士畢業生的起薪比現在還高)

(反之,如果該同仁的薪資相對於市場行情偏低,則需要加薪)

 

我請她理性思考

同樣的工作

如果我找她母校碩士班剛畢業的新鮮人來做

在績效上是否會差異很大

(該工作的可替代性程度很高,專業性較低)

 

她點點頭沒有說話

 

我接著給她回饋

提到希望她開始執行一些專案業務

同時學習新的技能

並且思考一年之後

是願意轉調到其他單位

執行專業程度較高且複雜度較高的工作

還是想繼續待在原單位

但將薪資調降到符合市場行情的水準

 

後來

該同仁願意做新的嘗試

開始執行多項專案任務

並且學習新的專業知識

一年之後

順利轉任其他部門

 

晚上回到家裡

我與老婆分享了這個故事

 

老婆問我

冒險處理沒有犯錯,但要降薪這件事情是否值得

畢竟

物價在漲,沒有犯錯,但要降薪

對多數人而言

都無法接受

 

我回應老婆

撇開特例不談

一個工作背後的價格

有其市場水準

(此價格取決於工作本身工作者條件/薪資其他工作者條件/薪資公司政策...等。一般來說,沒有人願意做的工作價格較高,大家都想做的工作價格較低;附加價值高可替代性低績效好擁有組織公民行為的工作者,價格較高。...)

 

多數人對於初期核薪

會有基本的市場概念

但對於之後的加薪或減薪

則容易由自己的需求來判斷

而非由市場機制來判斷

 

上述的例子來說

同仁因為物價上漲或是結婚生子買房買車...

財務壓力變大

所以希望加薪

(自己的需求)

 

但老闆看到的卻是

該工作因為可替代程度高

而替代者價格更低

所以會希望降薪

(市場機制)

 

我給老婆回饋

照顧員工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但照顧員工的方法

不應該是給予高於市場價格的薪資保障

畢竟,這樣的做法

未必做到善盡對股東的義務

 

而冒險處理沒有犯錯,但要降薪這件事情

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但許多人看到的是目的)

 

我真正的目的

是希望協助同仁

看到未來職場環境的變化

並協助同仁走出舒適圈

學習新技能

進而有能力因應未來環境的變化

 

這才是真正對同仁負責

 

加油!

 

張承

 

p.s.過去,在我們公司裡,同仁被降薪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降職,轉任其他壓力較低的工作,或是單位績效很差。但還沒有出現過上述沒有犯錯,但要降薪的情況。沒有這樣做的原因,在於公司將資深同仁的福利,放在股東權益之前。但這樣的做法,卻未必能夠獲得公司擁有者(所有股東)的認同。同時,我們也應該要有志氣,讓自己主動成為附加價值高可替代性低績效好以及擁有組織公民行為的人,進而領取符合市場行情的高水準薪資,而非只是被公司所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