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孩子們管理學

 

為了陪伴孩子們

我盡可能會在他(她)們睡覺前

花30分鐘左右的時間

為他(她)們上課

 

上課的內容

則盡量以學校沒有教的知識為主

後來有一次

我心血來潮

開始教孩子們管理學

沒想到效果不錯

在此分享給大家

 

在教學的過程中

我發展出故事」、「理論」、「連結」、實做教學四要素

 

例如

先與孩子們分享一篇何權峰醫師所寫的故事你也在繞圈子嗎?(「故事」)

http://ibook.idv.tw/enews/enews361-390/enews377.html

該故事描述

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所騎的白馬

衣錦還鄉後回到村莊探望老朋友

並提到自己能成為「大唐第一名馬」的原因

不是因為比大家多走了多少路

(因為大家每天一樣走了許多路,只是都在自家附近打轉)

而是因為有了目標」、有了方向」(「理論」)

(講故事的過程,我通常會以較誇張的方式來呈現)

 

之後

再引導孩子們

請他(她)們思考

自己在生活上或學習上

有哪些事情與目標相關(連結)

例如透過引導,兒子提到拿到跆拳道黑帶他的目標

女兒提到背3,000個英文單字是她的目標

(這裡的目標還沒有時間性)

 

接著

再協助孩子們思考如何達成目標

例如

引導孩子們想想

要花多久時間

要如何做

才能拿到跆拳道黑帶

才能背完3,000個英文單字

 

並協助兒女

計算出要花2-3年的時間

每週練習跆拳

每天背5個單字

就能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實做)

(過程中順便複習數學)

 

舉一個例子

我先透過南轅北轍故事

告訴孩子們效率效果的差異(理論)

再引導孩子們思考

自己生活上或學習上

有哪些事情能與效率」、「效果進行連結

例如

透過引導

兒子吃飯吃的太慢沒有效率還是沒有效果」?

最後有吃飽有效率還是效果」?

(以上過程就花了一天)

 

(隔天)我請孩子們思考

如何提升生活上或學習上的效率效果

並實際動手進行實做

例如

透過在玻璃牆上畫出可愛的魚骨圖

與兒女討論

找出吃飯吃太慢的原因

(例如:主因之一是「會分心會分心的次因是會與妹妹講話、爸爸會在餐桌上上課...)

同時針對原因

請兒女思考並提出解決之道

(通常兒女一開始會講不出來,引導之後會有些產出)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無論是透過四隻猴子的故事

來告訴孩子們過去的經驗未必可靠

或是透過扁鵲醫術最差的故事

來告訴孩子們事前」、「事中」、「事後控制的差別

 

透過故事」、「理論」、「連結」、實做教學四要素

孩子們發現

自己的生活及學習

管理學息息相關

並且開始學習

如何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

 

對我來說

也增加了陪伴孩子們的樂趣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 的頭像
    Peter

    張承管理學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