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目前分類:五維管理(自)-自我管理 (2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下面是Peter老師分享會的line群組,主要分享內容為學涯規劃、職涯規劃、生涯規劃。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們加入XD。

一起加油!一起共好!

Peter

https://line.me/R/ti/g/NpdlvmOlWJ

 

Peter老師分享會.jpg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ne的速度影響機會頗大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最近發生了一件小事。

我的指導教授晚上9:36 line我,我沒看到。

9:52回說「沒事了,我已經問好了」。

而我直到晚上10:09才看到。

我與老師相識近30年,這件事情對彼此的關係,不會有什麼好的或不好的影響。但這件事如果發生在認識之初,我可能因此就失去了一個機會。而因為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連帶影響到後面的機會……(還記得蝴蝶效應嗎?)。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心靈創業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過去幾年不定期會有學生與我討論,想從事「心理諮商」相關領域的創業。這兩個月就有兩位夥伴提出這樣的想法。

我對兩位夥伴說,這個市場將越來越大,而且商品的貢獻與價值很高,是個值得投入的市場。

有趣的是,許多想從事這類業務創業的夥伴,並沒有「諮商心理師」的證照。但如果沒有證照,在DM上就不能用到「諮商」兩個字,否則將違反心理師法。

因此,對於非常明確想走這一領域的夥伴,我都會建議他們去念心理所,並獲取國家證照。

至於,沒有想獲取證照的夥伴,我則建議他們將此市場擴大到身心靈產業,並對市場作細分,將TA分成病患與非病患。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I原生世代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前幾天晚上,念高一的兒子問我如何製作簡報?原來他有個作業,需要對染色體遺傳學說的提出者薩頓(Walter Sutton)作簡介,並用PPT呈現。

於是我對他說,我很快地操作一次給你看,之後你自己再進行摸索。

首先,我先用ChatGPT產生文字,並將優化後的文字存到Word檔裡,再利用大綱模式做設定。之後於PowerPoint中,用大綱插入投影片,很快一份沒有美化的PPT就出現了。然後就可以透過PowerPoint內建模板選擇版面設計。

接著我對他說,你就按照這個方式,重新執行一次。

15分鐘後,兒子拿了成果給我看。我看了一下很驚豔,不但PPT的質感相當好,就連人物照片、配圖都與內文相呼應。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渴望(Sehnsucht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渴望是什麼?愛情、財富、名譽、幸福的家庭、友誼、健康的身體?幾乎每個人都有渴望某些東西的經歷,這些東西似乎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更完整,但短期內又似乎遙不可及,甚至無法實現。

為了研究生涯規劃,我會不定期但還算密集地尋找相關書籍或paper來觀看。

本週看了一篇發表在《人格研究期刊》(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上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主題在探詢「生命渴望」(Sehnsucht)。企圖找出人們一生中追尋的渴望(longings)是什麼?

該論文藉由對1316名年齡分布在1881歲之間的參與者,列出了他們心中最重要的人生渴望,進而將這些編碼為12個生活領域。大多數人生渴望都圍繞著家庭、伴侶關係和個人特質。

該研究調查參與者對自己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人、事、事件,並要求參與者思考每個生命階段是否有特別重要的地方、人物、經驗或事件,以及思考在各自的領域中什麼對他們特別重要。進而產生一份個人生活渴望清單。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兔子效應》(The Rabbit Effect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最近看了一本書《兔子效應》(The Rabbit Effect)。作者凱莉・哈丁(Kelli Harding)博士是一名專攻身心醫學的醫生,並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任教。在書中她提到了一個故事。

1978年,羅伯特·尼瑞姆(Robert Nerem)博士及其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針對高脂肪飲食與心臟健康關係的兔子研究。在數月的實驗中,研究團隊以相同的高脂肪飲食餵養一群兔子,結束後測量了牠們的膽固醇、心率和血壓。結果不出意外,兔子們的膽固醇指數都很高,而且幾乎相同。

作為實驗的最後一步,尼瑞姆博士檢查了兔子的毛細血管。他預期會在所有兔子的動脈中發現相似的脂肪沉積,但觀察結果令他震驚。脂肪沉積在不同兔子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其中一組兔子的脂肪比另一組少了60%。這一現象毫無合理的解釋。

對此結果感到困惑的尼瑞姆博士及其團隊開始尋找線索。他們檢查了研究設計,但並未發現異常。然而,尼瑞姆博士知道必須繼續追尋實驗中被忽視的因素。於是,他將探索範圍從研究設計擴大到研究人員。

研究團隊發現,脂肪含量較低的兔子,都是由一位名為瑪麗娜的博士後研究生所照顧的。他們注意到瑪麗娜對待動物的方式不同,不僅是分發食物,還和與兔子說話、擁抱、愛撫,賦予牠們愛的感覺。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生活多點變化有助於增加幸福感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許多進入職場後的夥伴們會發現,每天兩點一線,早上從家裡到公司;晚上從公司回家裡。日復一日,很快一年又過去了。

如果工作內容又屬於例行性,而且已經很熟悉,這時,很容易會產生職業倦怠。這樣的狀態縱使薪資不高,但目前也還算穩定。同時,主客觀條件也不允許自己離職,於是就過一天算一天……

每年總是會有一到幾位學生或夥伴,與我分享上述的情境,而我總是會鼓勵他們「讓生活多點變化」。

無論是回學校念書(學分班、學位班都好)、學習一項新技能、讀一些自己完全沒想過要讀的書(尤其是經典XD)、為自己或與另一半規劃一趟屬於自己或兩人的旅行……

而且,「讓生活多點變化」這件事,建議透過「專案」的方式來執行。例如:花兩年拿個在職碩士學位、花一年學會泡咖啡、花一年讀完24本書並畫出心智圖、在今年走完一條西班牙朝聖之路……等。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成為自雇者?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一位學生問到,如何成為自雇者?

我對她說,自雇者有兩大類:專業人士與小老闆。我建議她,先從成為專業人士開始,然後再思考是否成為小老闆。主要原因在於,這兩種自雇者看似差異性很大,但背後有其延續性,而且進可攻、退可守。

大家仔細思考後可發現,許多小老闆,本身就是專業人士。

無論是大家常聽到的醫師(診所老闆)、律師(合夥人)、室內設計師(公司老闆),或是廚師(自己開餐廳)、水電師傅(自己靠社群接案)、保險顧問(自組團隊)等。還有許多顧問講師,本身就是一人公司老闆。

這些人有其專業,可以選擇受雇於人(去大醫院、星級飯店),也可以選擇自行開業(診所、餐廳)。總之,進可攻、退可守。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好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農曆春節期間看了不少書,其中一本《美好生活》(The Good Life)算是溫故而知新。這本書講述哈佛大學跨越85年的幸福研究。作者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教授是該研究的第四任主任,另一位作者馬克·舒爾茨(Marc Schulz)教授則是副主任。

書中提及,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提出了一個至今在心理學中仍廣泛應用的術語:「完善幸福」(Eudaimonia)。這種狀態指的是一種極度幸福的心境,能使個人感受到生命的深層意義和目標。與此相對,完善幸福感與短暫的「享樂快感」(Hedonia)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強調各種瞬間的快樂體驗。

兩位作者提到,如果「享樂快感」是指「玩得開心」,那麼「完善幸福」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美好」。而這種美好,包括快樂或痛苦,但能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價值。這是一種能夠經得起波折起伏的幸福感。

此外,該書明確指出,美好生活並非遙不可及。它不需在遙遠的未來擁有一個夢幻般的事業成就,也不會在你獲得大筆財富之後才生效。美好生活就在你眼前,有時只有一臂之遙,關鍵就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舉例來說,書中提到在訪談時,一位80歲的伊蒂絲提到:「不要為琐碎愚蠢的事情煩心,因為用更廣的視角來看,它們並不那麼重要。少擔心那些事,多花時間陪陪孩子、丈夫與母父。」另一位83歲的尼爾也提到:「真希望我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妻子。可惜的是,當我才剛剛開始減少工作量時,她卻突然離世了。」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提升專注力-輕鬆訓練比刻苦訓練更有效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我正協助學生製作「如何提升專注力」的數位課程。為了逐步完善課程,這兩週我補充了許多醫學相關領域的paper,其中有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唐一源(Yi Yuan Tang)教授所寫的文章中提到,想提升專注力,接觸大自然與心流體驗的輕鬆訓練,比刻苦訓練更有效。

該篇文章開宗明義地指出,相對於刻苦訓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諸如自然接觸、心流體驗和輕鬆練習等輕鬆的訓練方法,對提升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刻苦訓練是一種訓練計劃,通常透過電腦輔助,執行有助於增強注意力或工作記憶的重複任務,以達到理想的結果。過程中依賴大腦額葉頂葉區域的認知控制,以在訓練過程中維持高度的精神力。

相對而言,輕鬆訓練亦是一種培訓計劃。其目標是以最少的腦力勞動來實現,過程著重輕鬆的實踐或體驗,例如自然接觸和心流體驗。此程序通常在自主控制的情況下進行。

在輕鬆的正念和冥想訓練方面,已經發現新手冥想者中,注意力、監控和解決衝突的能力,一直都有顯著提升。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立個人原則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最近有位學生,他有位正在從事資訊領域創業的朋友需要募集資金,於是便問我是否有機會認識一下。我對該學生說,我在投資或成立公司上有幾項原則,其中一項就是只投資自己所認識的人。

此外,我與這些人相識至少要1~2年以上,因為投資要成功,最關鍵的就是「人」。雖然無法真正做到日久見人心,但透過1~2年的觀察,能大幅降低投資背後的風險。

後來的幾天裡,「原則」這個詞出現在我腦海中幾次。於是我便將這兩年看的書《原則》、《原則(實踐版)》、《納瓦爾寶典》,又重新重點翻閱了一遍。

全球最大避險基金公司「橋水基金」創辦人雷·達利歐(Ray Dalio),大約在40年多年前,偶然發現了一種富有成效的流程,那就是對所遇到的現實情況進行思考,並寫下妥善處理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則。

他將這種做法用在投資、構建公司文化,以及生活上。這個過程讓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追求什麼,以及他應該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哪些原則,以做出正確的決策。這些原則讓達利歐及其公司變得更加成功。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務目標淨資產2,000萬、2億與20億?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一位學生問我,她想財務自由,該如何做?(假設需要白手起家)

我對她說:「先設定財務目標,然後發展方案,再切確執行。」

我與她分享:「先以大略的三分法,將財務目標設定為淨資產2,000萬、2億與20億。這三種目標的達成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妳想達成的財務目標是什麼?」

財務目標淨資產2,000萬的人,想提早財務自由,通常會採取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運動模式。透過拼命賺錢(高薪、斜槓)、存錢(非常高的儲蓄率)、穩健投資,想辦法在40歲左右存到2000萬。然後再透過投資理財,讓自己擁有穩定的被動收入,能負擔日常生活所需,這樣就進入財務自由的境界。

至於財務目標為淨資產2億的人,會發現這輩子當員工,達成目標的機會渺茫(除非是在世界級企業擔任高薪主管),這時,他會認真考慮成為自雇者(專業人士或小老闆)。不過,成為專業人士通常與科系相關(例如醫師等)。所以,如果是非專業人士,要淨資產2億,成為小老闆達成目標的機會較高。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納瓦爾生命公式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為了有能力分享生涯規劃,過去兩年,我投注了許多的時間,學習與思考生命與生活的議題。也與夥伴們分享了一些關於如何「活好來」的文章,具體作法除了讓自己身邊充滿著「好的人」、做「好的事」、用「好的物」外。今天想與各位夥伴分享「納瓦爾生命公式」。

「納瓦爾生命公式」是由白手起家的矽谷投資人納瓦爾・拉維康特(Naval Ravikant)所提出,內容如下:

幸福=健康+財富+良好的人際關係


健康=鍛煉+飲食+睡眠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涯定位: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前幾天收到一位好久不見的學生的來信。他頂大研究所畢業,在職場上打拼了10幾年,自嘲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想起我曾經說過的職涯定位,才發現原來自己這些年都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引用小米創辦人雷軍的話)。

類似這樣問題的信件與訊息,過去十幾年來我收到過幾十封。這些學生共通的特點,都是頂大碩、博士畢業,而且初入職場時,都對自己很有信心。只是經過了十幾年職場的磨練,志氣稍減,但通常已無往日的自信。畢竟影響職場成功的因素,遠比影響頂大畢業的因素,複雜太多。

綜觀這些學生,幾乎沒有一位是二代,無論家境小康或清貧,都需要白手起家。經過幾年或十幾年大企業資歷的累積,有些夥伴遇到升遷的瓶頸;有些夥伴面臨轉職的壓力;還有一位夥伴少年得志,30幾歲就擔任到外商公司台灣區的總字輩,結果不到兩年被迫離職,只好被迫創業。

整體來說,其實這些學生們過的還算不錯,畢竟在外人眼裡,公司、職稱都很好。只是,相對於他們對自己的期望,似乎成就不應該只是如此。結果就產生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感慨。

面對同學們的來信,我通常都會給這些學生們鼓勵,畢竟他們真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太多。而且,會感覺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因,無非是被世俗的職稱所迷惑。這時,面對現在的感慨,反而是個契機。因為可以藉此重新反思自己在職場上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何活好來?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上週日讀書會開始前,我借講師A君簡報遙控器。A君看到這支遙控器很漂亮,於是便說想買一支。我對他說,用這支遙控器讓我心情愉悅XD,也藉此鼓勵他之後多使用好東西。(東西寧可買好一點的,用久一點。)

後來幾天,與A君對話的畫面,出現在我腦海裡幾次,並強化了我想「活好來」的行為。

我曾經與學生們分享過一本書,金惟純先生的《人生只有一件事》(這本書在帆書app上有近3800萬的播放量)。

我也對學生們說過,自己想要活得「身心靈富足」,所以我會同時追求精神與物質的滿足。精神層面的富足來自於利他與學習,來自於自己創造的價值與個人成長;物質層面的富足來自於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民生面向的滿足。

換個角度來說,「活好來」就是讓自己每天接觸好的人事物。與好的人相處;做好的事;用好的物。(重要性排序上,我認為人最重要,其次是事,最後是物)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談時間管理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長期研究「時間管理」,有部演講非常值得大家一看(本週我又重新看了一次),那就是在200711月於維吉尼亞大學所舉辦的「蘭迪鮑許(Randy_Pausch)談時間管理」。

全世界有許多人曾經就「時間管理」這個講題進行演說,但很少人能像鮑許一樣這麼有資格。他有資格的原因,不在於他的資歷(他是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科學教授),而在於他有限的生命。

鮑許在演講時提到,20069月,他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並且積極進行手術和化療。到了2007815日,醫生告訴他,他還有36個月健康的生命(鮑許說他喜歡醫生這種正面的說法)。而在他演講的當下,時間已經過了3個月又12天。(後來鮑許於2008725日過世,享年47歲)。

他在影片一開始就提到,因為人生苦短,所以我們應該要做有樂趣的事,但許多人確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尤其是面對工作)。

鮑許問這些人:「你可以不要做這些工作啊!」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追求更高層級的快樂,而非躺平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刷到一則恆洋的短視頻。一位快40歲的中年婦女在線上直播時問他,自己非常努力後,可惜沒有結果。

到底自己現在應該繼續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標?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直接躺平,開開心心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

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恆洋。恆洋在年輕時學經歷都不佳,甚至常常流連於網咖。直到某天,他覺得自己不能再繼續這樣混下去了,於是斷掉原有的圈子,開始認真學習。

之後,恆洋到行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科特勒諮詢集團應徵當助理,第一次被刷掉,到了第二年才進去,後來擔任中國區經理。之後恆洋創辦了幾家公司,現在是個人品牌管理專家,主要分享職場上的人情世故。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到底該不該躺平?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那些EMBA學長姐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當我在學校念碩博班時,因緣際會,台灣開始有了EMBA。而我也在那段時光裡,一下子接觸到許多社會賢達(20幾年前的EMBA,世俗條件比現在高多了)。我不只常常與EMBA學長姐們在學校餐廳用餐,與他們到矽谷、大陸參訪、甚至還有幸成為幾位EMBA學長的論文助理,能每週與他們開會,聽他們分享經驗。

這對當時20幾歲的我來說,是一項非常寶貴的經歷。

首先,在與這些EMBA學長姐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都是「普通人」(雖然他們的資歷顯赫)。這樣的心態讓我在與位居高位的人打交道時不會拘謹。

其次,這些EMBA學長姐教會我許多待人處事的觀念與方法。這些分享讓我快速學會如何服務他人。

其三,一些EMBA學長,還會私下與我分享自己在職場上,面臨決策兩難時,內心的想法與做法(有兩位EMBA學長還在分享時流淚)。雖然當時的我無法真正體會,但這些真情流露的畫面,實在太讓我印象深刻,分享的內容自然讓我謹記在心。這對我後來在做決策時,以及對學生們的指導時,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鼓勵大家做自己的主人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一位學生問我為何鼓勵學生創業?

我對他說,我並不鼓勵「大家」創業,我鼓勵「適合創業的人」創業。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創業家精神」,都願意「主動承擔風險」,如果貿然創業,失敗的機率很大。

至於那些人適合創業,除了擁有創業家精神,願意主動承擔風險外,我之前簡單歸納出創業家的四種特質:目標清晰、執行力強、極其努力、拼命學習。我鼓勵擁有這些條件的夥伴們進行創業。

至於,為何鼓勵創業?那是因為我希望大家能「做自己的主人」。而要成為自己的主人,創業是一種非常具體的做法。

(另一種方法就是修煉到「靈肉分離」的境界,縱使身在牢籠,心也是自由的,就像曼德拉一樣。不過這種方法比創業難太多了。請參考下面的文章)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台灣薪資不高,淨資產卻創新高?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一位學生問我,她上網看了主計處薪情平台的資料,發現台灣人的薪水不高。但為何又常聽到台灣人很有錢?這不是很矛盾嗎?

根據主計處薪情平台的資料,全體受雇員工總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年薪百萬已經是前15%;年薪122萬已經是前10%。同時根據2023/03/28經濟日報的報導,39歲以下的上班族,平均存款12.4萬。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060999

最近,又看到2023/09/29經濟日報的報導:「安聯集團昨(28)日發布《「2023年安聯全球財富報告》,台灣在全球最富有國家排名中名列第五,2022年底每位台灣人平均擁有的淨資產是14.16萬歐元(約新台幣479萬元),創下歷史新高,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472656

以上資訊,呼應同學所問的「為何台灣薪資不高,淨資產卻創新高?」

我對學生說答案有許多面向,以下簡單分享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項。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