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接的到球嗎?--任務與成熟度矩陣

與一位學生聊天時,聊到培養學生的方法。我問學生,當老師丟任務目標給你時,你接的到球嗎?

我對該學生說,透過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我將學生分成幾個等級(這個方法的理論基礎,來自於HerseyBlanchard1969年所提出的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因為每位學生的成熟度不同(學理上的成熟度包括:能力與意願,我還會加上態度、心性等),所以一開始,我只會交付任務目標(還有提供資源),然後看看學生們的反應(意即先不提供方法)。

如果過程中,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執行,當下直接問我,或是在規定的期限內交不出可交付成果,亦或是交出來的可交付成果,未達我的要求。我會根據這些狀態,判斷同學們的成熟度,給予不同程度的指導(主要是指令的明確與否,以及關心程度的不同)。

如果過程中,學生不用我的指導,就能產出我要的結果,接下來我便會提升任務的難度,並且持續授權給他,讓他自行完成任務目標(我會對學生說,有問題隨時可以請我協助。但這類同學,很少會有問題。因為他們發現問題之後,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我也只有在他們交付成果時,給予讚美或建議XD)。

在上述的文句裡,其實隱藏著一個矩陣,我姑且稱為「任務與成熟度矩陣」(如下圖)X軸是任務的難易程度;Y軸是學生的成熟度。我將學生依成熟度區分為四個等級(不同等級又對應到不同的領導風格,分別是:告知、說服、參與、授權),不同等級的學生又會執行不同難度的任務。

 

成熟度任務矩陣.png

圖 任務與成熟度矩陣

對於那些成熟度很高的夥伴,我會分享自己的故事,期許他們持續挑戰難度更高的目標。舉例來說,指導教授給予投上期刊論文的目標,1年多後,指導教授就收到paper接受信,中間沒有什麼討論。又或是與指導教授合作出書,當跟書商簽完約後,老師就等書商將書印刷出來,寄到老師的手上,中間一樣沒有什麼討論。

面對次一等級的夥伴,成熟度沒那麼高,我則會每月盯他一次。成熟度再低一點的夥伴,我會每週盯他一次。以此類推,到每週盯兩次、三次,最後則是天天盯(近20年前,我剛接業務主管時,就是天天盯業績)。而當夥伴的成熟度變高時,盯的頻次就可以慢慢降低。

當老師、主管丟任務目標給你時,你接的到球嗎?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意願、態度、心性,讓我們的成熟度變高,能達成的任務難度變高XD

最後,對於未來想成為總經理、企業負責人的同學們來說,你不但不需要人盯,更重要的是能夠達成目標。

一起加油!一起共好!

Peter

PS很慶幸自己身邊,現在有越來越多不用盯進度的夥伴。因為時間到了,他們自然就會回報進度,而且達標XD

arrow
arrow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