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思維-時間機會成本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財商思維有許多面向,其中一種稱為「時間機會成本」。
在與儲備創業家們開會時,我與大家分享了一個故事。我在念碩士班時很窮,不但要辦助學貸款(最終助學貸款從五專到碩班共50萬),而且要賺取生活費(我從大學畢業之後就不再靠家裡)。
當時我每個月的食衣住行育樂費用需要12000元。所以我會想辦法用最短的時間,賺到這12000元,然後便不再打工。因為我很清楚知道,自已的時間機會成本非常高。
美國著名投資家,也是《納瓦爾寶典》一書的主角納瓦爾‧拉維肯(Naval Ravikant),在年輕時給自己設定1小時的單位收入為5,000美元。幾年後,納瓦爾精算了結果,發現只有做到1,000美元(也就是每小時3萬新台幣)。
當納瓦爾設定自己1小時的單位收入為5,000美元時,接下來自然會演變出後續的發展。
首先,納瓦爾知道,如果自己是位上班族,是無法獲得1小時5,000美元(新台幣15萬)的收入。所以他選擇創業,並且擔任投資者。
其次,當他設定自己1小時的單位收入為5000美元時,他便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單位小時50美元、500美元的事情上。在書中納瓦爾就提到,自己某次在與除草工人爭論時發現,「花時間爭論」這件事,完全沒有意義。
回到一開始我對儲備創業家們分享的故事。我對大家說,各位現在的時間機會成本其實相當高,絕對不是只有目前打工一小時的200元或是500元。
建議大家可以設定自己單位小時的收入為1000、1萬、甚至是10萬。這時你就會像納瓦爾一樣發現,現在做的許多事情,是無法讓自己在未來達成所設定的目標。接著就會進一步思考,現在應該做什麼?
至於想創業的我們,應該將時間花在那些地方?我建議儲備創業家們,花在能夠讓自己準備成立公司時,甚至是還沒創業前,就會有人對你說:「如果你未來想創業,拜託請讓我投資你」的地方。
一起加油!一起共好!
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