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解剖學很有趣!--保養身體先從認識身體開始
六月份儲備主管讀書會的書單如下:
書名:解剖學很有趣!
作者:Ueno Masahiko為日本的法醫,其聲望如同台灣的楊日松。其著作《屍體會說話》在日本非常暢銷,其他著作包括:《屍體的眼淚》、《屍體的祈求》、《日本的屍體、韓國的屍體》...等。
劉顧問開宗明義提到
瞭解「解剖學」(Anatomy)的目的
在於瞭解「自己」
瞭解「解剖學」
會讓我們再度驚嘆人體結構的奧妙
而且,認識人體
不是學醫者的專利
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人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常識
劉顧問先簡單簡介了醫學的三大領域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與社會醫學
(並提到歐美早期正統大學的必備科系包括:法學、醫學、哲學、與神學。同時回顧3月讀書會主題:淘金熱與矽谷中,史丹佛大學剛成立的狀況。)
1.基礎醫學
從「解剖學」瞭解人體結構
從「生理學」瞭解內臟功能
從「生化學」瞭解細胞、血液和賀爾蒙的成分
並研究「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等
2.臨床醫學
與病人接觸
瞭解治病的程序與方法
由於人體的結構複雜
器官功能各異
所以醫院的科別分類很多
平常人若無足夠的人體知識
生病時到醫院未必知道該去哪一科掛號
3.社會醫學
結合社會學與醫學的領域
研究公眾疾病與健康相關議題的一門專業
包括:公共衛生學、預防醫學、法醫學...等
接著
劉顧問透過猜謎的方式
協助我們認識人體
例如
將所有消化器官展開,人體是一條九米長的管子
血管的總延長度約為10萬公里,可繞行地球兩圈半
打噴嚏的速度時速超過160公里
人體最小的骨頭在耳朵裡,稱為鐙骨,如同米粒一般大小
...
之後
劉顧問開始透過案例
講述法醫是如何利用「法眼」
(現場、蒐證(指紋、血跡、現場遺留物)、外觀、胃裡的殘留食物、解剖分析(死因鑑定)、DNA分析...)
來進行驗屍
進而判斷死因(自殺、他殺)、時間點(屍硬、屍斑、屍腐)與誰是真兇
...
劉顧問最後提醒
從今天的主題分享中
可以看出醫學領域的浩瀚
對應到自己的職涯
應審慎決定自己的「專業」領域
因為這將是人生成就與否的重要因素
在讀書會的尾聲
我簡單給儲備主管們回饋
提到大家都還年輕
所以一般不太會注重保養身體
但當開始驚覺到該保養身體時
通常為時已晚
而要保養好身體
我們可先從「認識身體」開始
這也是本次主題對大家來說的最大收穫
此外
我們也可以多學習與「身體健康」及「兒女教育」議題有關的專業
並建立相關的人脈
因為隨著大家年紀漸長
會發現除了自己
週遭的親朋好友與事業夥伴
也會有類似的需求
擁有這些專業與人脈
不但增加了社交的話題
更會對自己與他人產生實質的幫助
加油!
張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