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昨日世界學習--協助孩子製作玩具
昨天晚上
我拿著《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這本書
翻出裡面的兩張照片給老婆看
第一張照片裡
有五位莫三比克的小男孩
正展示著他們自己所製作的汽車玩具
另一張照片中
一位美國小女孩
正坐在由現成玩具所打造出的城堡裡
我與老婆分享
前天看到本書中養兒育女的章節時
望著這兩張照片
心裡浮現出許多的想法
我回想起小時後
看著卡通《湯姆歷險記》中
湯姆與哈克在玩「鐵絲轉輪」
(先用粗鐵絲做成一個圓圈,再用另一支鐵絲做成U字型的把手,來推動鐵圈轉動) http://hualienwang.pixnet.net/blog/post/10512983 )
於是
自己就拿起鐵絲與老虎鉗
製作出幾個「鐵絲轉輪」來玩
我也想到兒子女兒目前所擁有的玩具
幾乎都是現成的
的確應該好好思考
如何增加自己動手做的玩具的比例
然後,我又聯想到
該如何協助孩子
製作出這些玩具
並且想出具有創意的遊戲
(這裡講的玩具或遊戲,是指「幼童」的玩具或遊戲)
我給老婆回饋
談到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方法來執行
1.製作現有玩具(或遊戲)
2.思考這些玩具(或遊戲)是如何產生的
3.設計新玩具(或遊戲)
舉例來說
我們可以先從網路與圖書館
廣泛收集「自己動手做玩具(或遊戲)」的相關資訊與書籍
然後協助孩子
製作適合他(她)們的玩具(或遊戲)
接下來
我們可以先透過「歸納法」
找出這些玩具(或遊戲)的本質元素
再試著透過「演繹法」
設計出新的遊戲
我以《與大自然捉迷藏》這本書為例
(這本書中有許多大自然的照片,昆蟲、鳥、青蛙、蛇...透過保護色,隱藏在這些照片裡。http://www.iyado.net/an-phas/efo.htm )
與老婆分享
之前我是如何透過本書
與兒子女兒一起玩中學
並透過遊戲
與大自然親近
接著,我與老婆分析
在這本書裡
我們可以歸納出幾種元素
1.照片
2.大自然(昆蟲、鳥、青蛙...)
3.捉迷藏(視覺)
4.比賽(看誰先找到)
而演繹的過程可以先模仿,再創新
譬如說
上週到宜蘭九寮溪健行時
途中剛好看到一隻「竹節蟲」
當下我便仿照書中的做法
拍攝了幾張「與大自然捉迷藏」的照片
未來
還可以帶兒子女兒
到各地聆聽聲音地景(Soundscape)
(元素由「視覺」轉換到「聽覺」)
並比賽看誰先聽對或聽到
(而且非常便宜)
(以上範例屬於一項玩具(或遊戲)的歸納及演繹,所以嚴格來說不算歸納(只是分析)。因此,我們可以將其擴大到N項玩具(或遊戲)的歸納及演繹。)
最後
Jared Diamond在《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這本書中提到
「我們能從昨日世界(亦即傳統社群中)得到的收穫之一
就是感激現在社會所帶來的科技、文明與便利...
...然而,昨日世界仍有其他特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其中之一
不妨就從協助孩子製作玩具開始做起
加油!
張承
附註:
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
作者: 賈德‧戴蒙
原文作者:Jared Diamond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