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不但要將事情做完,還要將事情做好來

本週在出版社的週會上
我與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

一位學生告訴我
他在外面擔任數據分析的講師
在過去5場課程裡
有四組從事網路行銷業務的學員
來上他的課程

在閒聊時他發現
這些學員有一半是公司出錢
(都是老闆一起帶著來上課)
有一半則是自己自費來上課
(課程費用很高,而且用自己的下班時間)
他與這些自費來上課的學員聊天
發現他們都是在工作上遇到瓶頸
(例如:如何用更科學的方式來下關鍵字廣告)
想要主動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將事情做好來

第二個故事
我老婆應指導教授之邀
協助一個新創團隊
進行行銷上的指導
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
她告訴我一位員工的故事
該員工很聰明
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志願
但大學念的是理工科系
沒有行銷背景
第一次做出來的行銷企劃
我老婆認為只有20
並建議他自學行銷管理學
最好從科特勒(Kotler)的教科書看起

過了兩天
該員工又繳交了一份企劃書
我老婆猜想
這次應該會有60分的水準
結果沒想到該企劃書寫的很好
已達80分的水準

我老婆問該員工
如何在兩天內生出這些東西
他微笑地說
就是熬夜把科特勒(Kotler)教科書中
相關章節K
然後在網路上搜尋延伸文章與範例
最後就發展出這份企劃書

簡單分享完兩個故事
我對出版社的夥伴說
「我們不但要將事情做完
還要將事情做好」

以進行訪談、整理訪談稿為例
一般有三種產出
第一種就是打逐字稿
然後稍加潤飾
這種訪談稿只是進行對話資料的呈現
並不構成文章
而且完全看不到訪談者的專業
(某些特殊情境要「原音重現」時,會採取這樣的作法)

第二種是訪談者根據逐字稿
內化後寫出有架構性的文章
文章的呈現有訪談的脈絡
但讀起來像一篇專訪
而非只是對話
這時
文章屬名通常會用「OOO口述,OOO整理」等方式呈現

第三種則是訪談者本身學有專精
擁有與被訪談者對話的涵養
訪談者不但能夠內化訪談資料
還能精準把握被訪談者的原意
甚至還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
寫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雅俗共賞的文章
而且這種文章讓被訪談者看過之後
被訪談者甚至可能會邀請訪談者一起掛名共同作者

我對出版社的編輯們分享
第一種打好逐字稿就是將事情做完
但我們還要將事情做好來
為了把事情做好
我們要不斷地自我精進
自我學習
無論是上班或下班
無論是公費或自費
學到的
都在自己身上

加油!

Peter

arrow
arrow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