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小時的工作+學習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杜書伍先生曾經說過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裡的少壯
指的是從大一開始
到出社會後的前10年
前後大約15 年的時間

他認為
這段時間是人生最重要的15年
是學習與打底最重要的時段
在這段時間裡
要非常的努力
否則就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至於進入職場前10年
「非常的努力」定義為何?
我給學生的答案是
每週6天,每天16小時的「工作+學習」
(多一天是用來調節前6天達不到的目標與休息)
這是我自己做到的標準
(前10年通常每天睡6小時,
10年後就可以降低標準(因為身體要顧),
每天睡到7小時,甚至8小時)

為了達到這樣的標準
我在擔任補習班老師時
晚上10點多從台中火車站上飛狗巴士
便開始看書
看到接近1點時
巴士下中和交流道
由於巴士上不會開燈
所以我就頭戴登山用探照燈讀書
只為了把握學習的時間
(這樣的作法其實很傷眼,
但當時我並不知道)

此外
這16小時的「工作+學習」
如果方法不對
或是執行不當
最後成效的差異會非常地大

舉例來說
一樣是「16小時的工作+學習」
一些非常拚的人是工作16小時
過程中卻沒有學習
只是單純付出勞力
很拚

而多數人則是工作比例很高
學習比例較少
而且通常學習是用自己下班之後的時間
很認真

少部分人則是工作與學習並存
例如,一邊從事研發工作
一邊閱讀最新的期刊論文或是技術報告
讓自己邊工作、邊學習

最後
絕少部分的人是事業與學習並存
通常這種人是創業家
遇到事業上的大小事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成長很快

事實上
要將「16小時的工作+學習」
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重點還是在「學習」

所以
為了增加學習的比重

一方面是想辦法改變工作的內容
(例如,轉任有成長性的工作)
二方面是改變對工作的心態
(例如,看到工作背後的價值與意義,
同時用正面的心態思考如何在工作上做到更好)
透過增加在工作上一邊工作
一邊學習的比例
同時也增加下班之後學習的比例
這樣學習的比重自然增加
進而發揮出「16小時的工作+學習」更大的效益

加油!

Peter

PS. 有同學問到,一開始可以到16小時,但後來撐不下去該怎麼辦?我回應,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有人先從10小時開始,慢慢加到11小時、12小時,然後就緊繃了。這時,建議不要再加上去,身體要緊。等到熟悉了這樣的步調,再試著緩慢增加時數,如果真的增加不了,也沒關係,畢竟人生不是只有學習成長而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 的頭像
    Peter

    張承管理學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