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生活平衡,展現在對工作及生活的熱情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之前一位大學生與我討論到,為何Z世代和千禧世代會想要工作與生活平衡?
她的觀點不外乎是Z世代和千禧世代家境普遍變好,同時現代人只要花少少的錢,就能過上比以前人好的生活。此外,現在的環境對需要白手起家的年輕人不利,縱使再努力也沒有用,所以乾脆躺平。
我對該學生說,大家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我就不認為「躺平」屬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一種。我認知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是「對工作與生活的雙重滿足」。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定義。
我問該學生:「妳認為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是什麼?」她說:「能正常上下班,下班之後能有自己的生活。」
我接著問她:「所以能正常上下班,但上班不開心,下班後能從事自己想做的娛樂,這就是工作與生活平衡嗎?」學生沒有回答。
我繼續問她:「下班之後能有自己的生活。這裡的生活是什麼?」
學生回饋說:「做自己想做的事、與朋友聚會,總之就是工作以外的事。」
我再追問:「如果妳到了40歲,下班之後的生活是什麼?」
學生愣了一下說:「大概是忙著孩子的事、家裡的事吧!」
這位學生家境小康,希望結婚生子,未來勢必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家人們生老病死等議題,只是暫時還沒想那麼遠。
同時,她的條件優秀,未來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很大。但「好工作」通常指的是在大公司上班,薪資待遇福利相對優渥,但卻不是將工作滿足感、工作價值當作第一順位。而且該學生也低估了對於員工來說,想獲得更多的金錢,通常就得付出更多的時間的道理。
最後,我給該學生回饋,對我來說,工作與生活平衡,展現在對工作有熱情,以及對生活有熱情,同時達到工作與生活的雙重滿足。為了達到這種平衡,我們不用執著於某一天的工作與生活,而是可以從一生的角度來看待。(尤其是對於必須白手起家的夥伴們來說。)
一起加油!一起共好!
Peter
PS
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追求更高層級的快樂,而非躺平〉。裡面提到恆洋舉了三種更高層級的快樂。
1.看到家人們因為我而感到驕傲:例如,家人們因為我而過好上日子;家人們因為我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2.看到自己現在與過去有何區別:例如,看到自己不斷地成長,變得越來越好,追求內在的喜悅。
3.享受更好玩、更有意思的娛樂:例如,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層面,享受更高層次的娛樂。
這三種更高層級的快樂,都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而躺平之後,便沒有機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