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可以規劃嗎?
有人說
因為外在環境變化太快
所以生涯無法規劃
但坊間教授生涯規劃的書籍又這麼的多
到底
生涯可以規劃嗎?
在管理學裡
規劃指的是「訂定目標,發展方案,執行評估」的過程
所以
生涯是否可以規劃
我們可以由以上的定義來思考
首先
生涯是否可以訂定目標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這裡的目標
不是指
22歲大學畢業後考上研究所
24歲研究所畢業後進入世界級企業
38歲在世界級企業擔任高階主管
45歲自行創業
60歲退休...
畢竟
人生的旅程充滿著變數
而且
如果人生的一切都照著劇本走
這樣也可能會太過無趣
管理學裡所討論的目標
對應到策略性層次來看
它指的是「使命」、「願景」與「定位」
它指的是自己一輩子想要奉獻之處
想要達成的境界
或是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舉例來說
有人喜歡小孩
所以想要成為一位稱職的「幼稚園老師」
有人想要救人
所以想要成為一位稱職的「醫師」
無論是「幼稚園老師」或者是「醫師」
這些都是自己的「定位」
(其他諸如農夫、社工師、演員、作家、工程師、攝影師、園藝造景專家、音樂家、民意代表、企業家、警察...都可以是自己的定位)
當「定位」確定了
接下來
就是發展方案(唸教育學院、唸醫學系...唸警察大學)
然後
花一輩子將這個「定位」做好來(執行評估)
這,就是管理學裡所強調的生涯規劃
只是
許多人並沒有認真花時間
思考自己的「使命」、「願景」與「定位」
釐清自己這一輩子的方向
(可能的原因在於對自己不夠瞭解,或是對各職業不夠瞭解)
所以
當目標不明確
自然就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後續的規劃
所以
生涯可以規劃嗎?
根據管理學中的定義
答案是肯定的
預祝大家早日找到自己的定位
加油!
張承
附註1:還是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太過明確,所以不想擁有明確的「定位」。
附註2:雖然許多「定位」存在了幾千年,但未來還會有其他新型態的「定位」出現。
附註3
:在人生的旅途中,「使命」、「願景」、「定位」有可能會改變(不過應該不會常改變XD)。當目標改變了,方案自然也就會跟著改變。(我認識一位教授,因為家庭,年近40才進入學界。當他確認了自己「教授的定位」後,努力在教學、研究、與服務上盡力做好。我認為,他是一位稱職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