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產學合作發展「STEAM教育」產品
為了進行跨部門的「組織學習」
我不定期會在各個事業單位的月會
或是透過週報的方式
分享其他單位的近況
本週的主題之一
就是到相關部門
分享「如何與大學的研究單位進行『產學合作』」
開發出公司的產品與服務
(因為我認為這些單位也很適合執行「產學合作」)
我以公司目前正積極發展的「STEAM教育」教材與教具進行說明
STEAM (Scie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
是結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的跨領域教學架構
讓學生在「數學」邏輯的基礎上
藉由「工程」與「藝術」的展示
來學習「科學」及「技術」的內涵
為了開發相關的教材與教具
公司成立的一個跨校的產學專案
團隊成員包括:
資訊、科教、機械等領域的教授與博士
以及幾位國中小老師
再加上獲得世界獎項的設計團隊
(當然還有勞苦功高的企劃與執行人員)
同時
為了驗證所開發出來的課程、教材與教具
擁有學習成效
必須再找其他團隊進行驗證
舉例來說
STEAM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
強調「手作」
為了尋找「手作」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
我要求同仁除了要從「教育領域」進行文獻分析
最好還能從「醫學領域」進行文獻探討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
並且訪談了幾位相關領域(如:腦神經)的教授後
我們初步擬定
將透過與另一個大學執行產學合作的方式
對公司所開發出來的課程、教材與教具
進行「學習成效」的評測
而目前的進度
已經進入到研究設計階段的討論
巧合的是
就在本週
我看到「科學人」雜誌本期的一篇文章
《手作讓人類更聰明》
該篇文章的作者Dietrich Stout是位人類學教授
他透過腦造影技術
證明當製作的工具越精緻時
會有更多的腦區變得越活躍
透過醫學的證據
證明「手作讓人類更聰明」
最後
我與同仁們分享
透過「產學合作」
公司確實降彽了研發成本
也加快了開發速度
未來
各部門在發展新產品與新服務時
不妨可以考慮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來進行
加油!
張承
附註:
STEAM教育起源於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所發表的一篇文章《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該文章中提出,整合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STEM教育綱領,並建議培養優質的科技人才、工程師、科學家與數學家,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力。這篇報告開啟了美國STEM教育的大門,並影響了此後數十年美國教育改革的政策。2006年後,STEM教育擴大到STEM+A=STEAM的觀念。到了2015年,大陸13五規劃中,正式將STEAM納入政策。而台灣國高中的107課綱,也加入了STEAM的概念。(資料來源:Fun教育親子園地 http://tkbrobot.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