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機會成本」的重要性
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目前正在當兵
傳line給我請我推薦書籍
他想利用軍中這段時間
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
過去20年來
我看過許多條件非常好的同學
他們是那種條件好到
學校(研究所)、企業都搶著要的人才
但是
每到畢業旺季
這些同學不免受到世俗壓力的影響
選擇了未必適合自己的工作
(上週我才聽到一位優秀的畢業生,
在「銀行MA」與「高科技大廠PM」兩項職位上做選擇,
而最終決策的考量,
取決於(沒有差多少的)薪水)
對於這些同學來說
他們忽略了「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重要性
所謂「機會成本」
意指「在其他可能的機會中,能夠得到的最高價值」
而我們很容易只看到「現有的價值」(所以會選擇「薪水較高」的那一個)
卻忽略了「未來的價值」(應該選擇「與職涯目標相關」的那一項)
只是
我們通常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涯目標是什麼
所以
很容易就「現有的價值」做選擇
克里斯汀生(Christensen)
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3393
這本書中提到一個故事
年輕時
克里斯汀生拿著羅氏獎學金到牛津大學求學
雖然課業壓力很重
但他仍然堅持每天晚上花一小時
閱讀、思考與禱告
目的在找出自己人生的目標
他在書中提到
要堅持這樣做很不容易
因為
那一個小時
他原本可以拿來學習最新的統計工具
但他很清楚
如果他真的這麼做
他可能就會白白浪費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案例
後來
他堅持下去
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幾十年後
克里斯汀生談到
現在他每年會用到統計工具的次數屈指可數
但他每天都受到當時自己確認人生目標後的影響
我一直建議同學
(不只是即將畢業的同學,尤其是還在學的同學)
應該好好花時間
思考自己未來真正要的是什麼
不過
對於一位剛畢業的同學來說
要他(她)花時間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
而不要急著花時間找工作
這樣做實屬不易
但是
如果「急著花時間找到工作」這件事情
最終變成了「沉沒成本」(Sunk Cost)
(意指「已經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
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最後
對於那位正在當兵的同學
除了上述克里斯汀生的書籍外
我還推薦他看兩本書
錢穆先生的《人生十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08806
以及《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43169
我建議該同學
這類書絕對要「慢慢看」
而且「思考的時間」要比「看書的時間」多
也預祝他
早日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
加油!
張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