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經濟日報

今天晚上跟同學分享了看經濟日報的經驗

我個人認為
看經濟日報有幾個層次

1.看懂專有名詞

經濟日報裡每天會出現許多與經濟、商管相關的專有名詞
例如︰ECFA、MOU…等
當遇到這些不懂的專有名詞時
馬上紀錄起來
並找時間利用網路了解這些名詞的定義

2.看懂內容

看得懂專有名詞
不代表就能看得懂文章的內容
舉例來說︰
知道何謂ECFA之後
未必能知道簽署ECFA對本土銀行會產生何種影響

這時
就需要透過學習經濟學、管理學..等商管學科的知識
來了解文章背後的意涵

3.批判內容

當有能力看懂內容之後
接著就有機會進入到批判文章的境界

舉例來說
當我們擁有某一個領域的專業時
就能判斷出該領域文章的好壞
甚至有機會挑出文章中的毛病
進而給予該篇文章建議

4.站在利害關係人的角度思考

在這個階段
除了有能力看懂內容、批判內容之外
還要能活用文章

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分別站在該篇文章所描述的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角度
來思考該文章背後所衍生的問題
進而做出相關的決策

例如
當報紙談到ECFA的簽署
對於本土銀行到大陸設分行的可能影響
這時
我們可以試著站在不同銀行的角度
來思考不同的策略方向

5.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看報紙還要能看出對自己的影響

不論是就業、投資、或是經營企業
我們要有能力
看到這些文章對自己的影響

舉例來說
思考過ECFA對本土銀行的正負面影響之後
有些同學可能會增加投身金融業的意願
有些同學可能會開始買某家銀行的股票(或賣其他家銀行的股票)
而對於非金融業的主管來說
他可能會意識到人才排擠的問題
(尤其是在對優秀新鮮人的爭奪上)

此外
要真正看懂經濟日報
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以我自己為例
我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做到第一階的層次(看懂專有名詞)
(在大學時還有沒WWW,查專有名詞都要上圖書館翻書)
 
又花了兩年的時間進入到第二階的層次(看懂內容)
(有些報導內容有故事性(就像連續劇一樣),需要知道前因後果,連續看了幾年下來,比較有機會知道該篇報導或文章在講什麼)

後來
我又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進入到第三階的層次(批判內容)
以及第四級的層次(站在利害關係人的角度思考)
(當時研究所已經快畢業了)

前後大約花了五年的時間
勉強準備進入到第五階的層次(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比較有能力站在經營者的角度思考,已經是十年後的事了)

另外
對於剛開始接觸經濟日報的同學
會看不懂
很有挫折感
都是很正常的

畢竟報紙每天出刊
而且內容有那麼多
光學會專有名詞就得花上大半年的時間
(現在還有Google可以查,真是方便太多了)

如果同學一開始不知該從何處看起?
建議同學先從自己有興趣的「大標題」、「社論」以及「經營管理」版面開始

「大標題」可以協助我們快速掌握專有名詞
「社論」可以培養我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先看別人是如何思考的)
而在「經營管理」的版面中
常常會有與管理學相關的專題報導
以及針對某一企業個案進行剖析
還有一些實務界管理者的專欄
這些都是很比較容易上手的題材

最後
同學在看報紙時
要避免時間資源的排擠
根據考上學長姐的經驗
看報紙一天不要超過30分鐘
假設不小心看報紙看上了癮
勢必會影響到唸其他書籍的時間

要看懂經濟日報
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同學不妨就從現在開始吧!

加油!XD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