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上「管理資訊系統」(MIS)課時
我與同學們分享何謂「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典範轉移」這個名詞
是由孔恩(Thomas S. Kuhn)所提出
(有興趣的同學請參見《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這本書,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73002。)
孔恩解釋
所謂的「典範」(Paradigm)
是指在一個研究社群裡
各成員所認同的信念、價值與方法
(通常會用「教科書」來呈現)
而「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是一種「科學革命」
是一種對各成員所認同的信念、價值與方法
進行轉變的過程
孔恩在書中以「光學」為例,提到
十八世紀的物理學教科書
認為光是「粒子」
此「光學典範」來自於牛頓(Newton)的《光學》
十九世紀的物理學教科書
認為光是「橫波」
此「光學典範源」自楊格(Young)與佛雷斯諾(Fresenel)
今日的物理學教科書
則告訴學生光是「光子」
是一種「具有波動性與粒子性的量子力學實體」
此「光學典範」由普朗克(Planck)、愛因斯坦(Einstein)等人所提出
物理學「光學典範」的轉變
就是一種科學革命
舊典範被新典範所取代
將此概念類比到「管理學」與「管理實務」
「管理典範」意指「企業經營成功的法則」(可以寫在管理學教科書裡)
但也因為商業環境一直在變
所以新典範不斷地出現
舉例來說
因為「匯流」(Convergence)現象的興起
(無論是「數位匯流」、「技術匯流」、「市場匯流」...等)
導致「價值」的改變
(這裡的「價值」,套用吳思華教授「策略九說」的說法,就是「顧客」所認知、「商品」所傳遞、「企業」所創造的「價值」。)
進而影響到商業世界「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出現
此時
如果企業「營運模式」的改變
跟不上「價值」的改變
在經營上
就會面臨到嚴峻的挑戰
以上所描述的現象
無論從以Wintel(微軟、英代爾)為主的電腦公司
或是逐漸受到電子商務公司影響的金融企業身上
都可以看的見
(並且開始蔓延至各行各業)
從「桌機」、「筆電」到「手機」、「穿戴式裝置」...
各種終端裝置推陳出新
搭配「電腦」、「電信」、「電視」的三網匯流
以及網路上的「雲、霧計算」
再加上「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的實虛「融合」與「整合」
新需求與新應用不斷湧現
產業之間的疆界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在此之際
企業除了要有能力
規避(潛在)競爭者與替代者所帶來的威脅外
還要能掌握新的機會
(例如:與「互補者」合作,發展「平台策略」,掌握「多邊市場」)
商業世界詭譎多變
「典範轉移」也持續進行
所以
商管教科書也不斷地在改版
加油!
張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