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付出型的人才嗎?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從碩班到博班畢業後,甚至到現在指導教授已經退休,我已經無法計算為老師做了多少沒有薪水的事,還有賺了多少錢。
有一年過年,指導教授突然給我5000塊紅包,說是慰勞我多年來的辛勞。後來,我自己貼了一些錢,到萬寶龍專櫃買了一支鋼筆,而且我知道老師一定不會收,所以我在上面刻了他的名字的縮寫。最終他勉為其難地收了下來XD。
不想跟指導教授拿錢的原因,在於我從老師交辦的事情中,已經學到太多的東西。而老師後來也透過自己的資源,給我機會、為我鋪路,讓我少奮鬥好幾十年。
我常對年輕人說,要成為付出型的人才。
我曾看過恆洋的短視頻,他將人分成索取型、互惠型、給予型。其中,給予型的人就是會不斷地付出。
至於年輕人能為有資源的人付出什麼?根據我的觀察,主要是「自己的時間」,以及「情緒價值」。
「自己的時間」顧名思義就是為有資源的人做事情,這過程不但要做到超乎他人的期望,還要能讓有資源的人認為你值得栽培。
「情緒價值」則是投其所好。許多有資源的人不缺什麼,但他們很樂於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如果年輕人願意聆聽他們的分享,甚至接受傳承,這樣便能提供情緒價值。
對於指導教授們來說(我有兩位指導教授),我從年輕時便付出了自己的時間,縱使到現在,我還是會每年送禮,只為了感謝老師們的栽培。同時,我也不定時地持續感念指導教授們的付出,只因他們讓我有能力做到傳承。
最後,現在這個年代,許多「付出型的老師」寧可給學生薪水,也不願意用自己的名譽為學生背書。一方面是付出型的學生變少了,二方面則是避免麻煩。
各位夥伴們,你是付出型的人才嗎?
一起加油!一起共好!
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