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費希納定律(Weber-Fechner law)
昨天一群學生在下課時
問我有關考試的問題
一位身為班上第4名的同學問到
成績與名次哪一個重要?
原因是她雖然只是第4名
但學校總成績88點多分
與班上第1名的同學
在總成績上只差0點幾分
她問我
難道老師只會看名次
而不會看成績嗎?
我回饋她
名次的重要性遠高於分數
畢竟在某些學校的某些班上
平均78分可能已經是第1名
但在另一間學校
平均90分可能才拿到第10名
所以,老師無法用分數來判斷不同學校同學的差異
也因此,名次的重要性遠高於分數
此外,大部分老師對於名次高低的「知覺」
會受到「韋伯-費希納定律(Weber-Fechner law)」的影響
簡單來說,我們會認為
第1名與第2名之間的差距很大
第2名與第3名之間的差距開始縮小
第4名、第5名之間的差異更小
...
到了第8名、第9名
在感覺上已經沒有太大的差異
(這裡的差異不是指成績上的差異,
而是對於名次高低落差,在感覺上的差異)
所以,同學與其在意成績與名次哪一個重要
(畢竟名次已經無法改變)
還不如積極思考如何讓老師看到自己的「賣點」
以彌補自己在名次上與其他同學的差距
(當然,還是可能會有老師很細心,看到同學名次雖然差了3名,
但分數卻差不多,只是,執著於此,意義不大)
今天上班時
與一位唸行銷的同仁分享了以上的故事
我問她
還記得「韋伯-費希納定律」在行銷上的應用嗎?
她靦腆地笑說「忘記了」
我給她回饋,提到
純喫茶一罐20塊
如果有人說,隔兩條街有家便利商店賣15塊
我應該會毫不猶豫地多走幾步過去購買
變形金剛玩具一盒2,500塊
如果有人說,隔兩條街有家玩具店賣2,495塊
那我應該還是會留在原地購買
一樣是降5塊
一樣是多走兩條街
但結果卻大不相同
「韋伯-費希納定律」告訴我們
對於價格變化的知覺
取決於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而非價格變化的「絕對值」
低價品不用增減太多的價格
就能帶給購買者不同的感覺
也因此,當在設計價格折扣時
必須思考是否真能讓人感受到差異
否則只是減少收入而已
但是
理論的應用真的那麼單純嗎?
在《誰說人是理性的》這本書裡
作者Dan Ariely舉了一個故事
若是只能在27 分錢的瑞士蓮(Lindt)松露巧克力(知名瑞士品牌)
與 2 分錢的賀喜(Hershey)Kiss巧克力中(類似「大路貨」)
選擇其一
有7成的人會選瑞士蓮(Lindt)
而將瑞士蓮從 27 分錢降到 26 分錢
將賀喜從 2 分錢降到 1 分錢
顧客比例不變
(還是有7成的人會選瑞士蓮(Lindt))
(這似乎與「韋伯-費希納定律」所言不同,
代表品牌、品質對購買行為造成很大的影響)
但如果瑞士蓮(Lindt)從15分錢降價到14分錢
賀喜(Hershey)從1分錢降至免費
大多數人會選擇免費
(這是因為「韋伯-費希納定律」嗎?)
Dan Ariely告訴我們
「當某個事物是免費的時候
我們就會忘記它的缺點」
對的理論是否有用
端看我們如何使用
加油!
張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