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尋找職涯定位擴大格局
接觸過許多優秀的人,發現他們的魅力都不是來自於聰明才智,而是格局氣度。偏偏「格局」這兩個字的概念我們大概都懂,但要培養,似乎又有點不知如何切入。
對於想要擴大格局的夥伴來說,透過尋找職涯定位,其實是個不錯的方式。
這裡的格局,可以從「時間跨距」與「空間跨距」來剖析。時間指的是從未來思考現在;空間指的是想影響的人是自己、城市、國家、還是全人類。
具體方法如下:在時間上,你是否曾經從「未來」思考過「現在」?在空間上,你是否曾思考過要對誰產生價值?
舉例來說:一位學生可能想在30歲時,成為跨國企業亞太總部的中高階主管,並且能常常在亞太地區飛來飛去。為了達到30歲的目標,所以他28歲必須進入一家跨國企業總部;26歲必須申請上世界名校MBA……。透過對「未來」30歲目標的設定,發展「現在」的執行方案。而他產生價值的對象,主要是自己。
進一步將以上的概念做延伸,我們的眼光可以放大到自己「未來」的一生,然後從一生的角度,思考自己各階段的發展。例如,我的定位是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老師,並且將人生分成三個成長階段。而我產生價值的對象,主要是學生。
而對於一位民族企業家來說(例如松下幸之助、任正非等),他們將振興民族當作自己的使命,並從「未來」100年、200年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現在」的定位。這種格局,在時間上已經跨越出自己的壽命,並以國家民族的發展為己任。至於產生價值的對象,不只是員工與顧客,還包括國家民族。
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藉由思考自己影響力的時間跨距與空間跨距,會有多長、多廣,這就是透過尋找職涯定位,以擴大格局的方法。
最後,馬斯克曾說過,地球「未來」只剩下20多億年的壽命,所以他必須思考「現在」自己該做什麼,而且是為全人類做什麼。這就是他的格局,這就是他的時間跨距(20多億年)與空間跨距(影響全人類)。而拯救地球、帶領人類上火星的人,就是他的定位。
對於想要擴大格局的夥伴來說,透過尋找職涯定位,其實是個不錯的方式。具體方法如下:在時間上,你可以從「未來」思考過「現在」?在空間上,你可以思考要對誰產生價值?
一起加油!一起共好!
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