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頓商學院時間管理課》
各位夥伴們大家好:
我研究與實踐時間管理20餘年,曾指導學生蒐集從1962年起至2022年前,共60年間,發表的67項時間管理實證研究,並撰寫文獻回顧式論文。所以看到與時間管理相關的書籍,總是會想拿起來翻翻(或是用電子書形式翻閱)。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週末時看的一本簡體書《華頓商學院時間管理課》。這本書籍不是華頓商學院出版的,而是一位大陸管理諮詢顧問所撰寫的。這位管理諮詢顧問也不是畢業於(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而是閱讀了許多與華頓商學院有關的人(例如,賓州大學的創辦人富蘭克林、華頓商學院的教授、職員、校友們)所寫的文章,並加以歸納與整理,最後冠以華頓商學院的標題(這招還蠻厲害的XD)。
這本書一開始就談到「時間價值」的重要性,而這個觀念也與《納瓦爾寶典》一書中所提到的概念如出一轍。兩本書都強調要透過「時薪」的方式來衡量時間價值。
納瓦爾在書中提到,他在年輕時就不斷地告訴自己,自己的時薪是5000美元(15萬新台幣),並要求自己用這個數字來做關於時間上的決策。當時他的時薪實際上是1000美元(3萬新台幣)左右,但如果不這樣思考與決策,他不會擁有現在的身價。
透過「時薪」來衡量「時間價值」很世俗,但卻符合大多數人的狀態。當我們開始打工、上班時,無論是拿時薪、月薪或年薪。最終都可以計算出自己的「時薪」。如果能讓我們的「時薪」加倍、甚至是加十倍、百倍,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願意。
所以,如何增加自己的「時薪」,以及了解時間價值的「機會成本」,進而做好當下的決策,就是時間管理的一項重要課題。(至於如何提升自己的時薪,納瓦爾建議透過勞動力槓桿、資本槓桿、網絡效應槓桿來落實)
此外,《華頓商學院時間管理課》這本書提到另一個重要的概念「以終為始」,根據自己所希望達到的成果,回來具體安排時間。
這個概念知易行難,難的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希望達到什麼成果,所以無法根據成果安排時間;以及縱使知道了希望達到什麼成果,但就是會身不由己地不去做與成果相關的事情。
舉例來說,我們都想幸福,但卻沒有進一步釐清,對自己來說何謂幸福?或是我們都想健康瘦身,但就是無法控制飲食、堅持運動。結果,我們每天做著許多與幸福無關,以及與健康瘦身無關的事。
最後,「時間價值」、「以終為始」這些概念並不新穎,但多看一次,便會強化自己的認知,進而有機會讓自己更加落實。
一起加油!一起共好!
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