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同仁來信分享痞客幫總經理李俊廣的演講

演講中

李總經理認為想「認識自己」

必須先釐清跟自己有關的五個問題

你眼中的自己

別人眼中的你

你希望的自己

別人希望的你

真正的自己

 

該同仁提到

「在知識型社會裡,知識工作者最大的問題在於「太有」主見,而且擁有許多不知為何而堅持的堅持。雖說有時固執並非是件壞事,但卻常讓人們忘了站在不同的立場來看事情。也由於彼此的溝通不良,加上不願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衝突及誤會的產生自是難以避免。在回答完這五個問題時,卻發現自己認知的自己與他人期望的自己的交集,並非真正的自己,也發現了眼前所必須跨越的鴻溝。」

 

看到這裡

讓我想起一個理論「周哈里窗」

 

周哈里窗是由兩個軸所組成

(X軸)自己是否知道有關自己的訊息

(包括︰態度、認知、感情、行為、動機、想法…等)

以及

(Y軸)別人是否知道自己的訊息

 

透過排列組合

(X軸)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

(Y軸)別人知道、別人不知道

可以得到四個象限

分別是

1.開放自我(自己知道、別人知道)

2.盲目自我(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

3.未知自我(自己不知道、別人不知道)

4.隱藏自我(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

 

1.開放自我(自己知道、別人知道)

比較願意自我揭露的人,開放自我較大。此外,開放自我的大小,會隨著互動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2.盲目自我(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

當個人越容易接受回饋,盲目自我就越小。此外,「不知道」不一定「不好」。

 

3.未知自我(自己不知道、別人不知道)

可能是個人未發掘的潛能,或是深藏在內心的訊息。

 

4.隱藏自我(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

個人有意隱藏的祕密或想法,會因不同的對象,而調整自己隱藏自我的大小。

 

人際關係的初期開放自我較小

隨關係的發展與親密

盲目自我、隱藏自我、與未知自我變小

開放自我則會變大

 

研究發現

經由自我揭露,開放自我會變大,隱藏自我會變小

經由回饋,開放自我會變大,盲目自我會變小

 

一場演講

一個理論

背後同指一件事情

 

我們要學習「開放自己」

並且「接受」別人給我們的「回饋」

這樣不但有助於自我的認識與瞭解

同時

更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 的頭像
    Peter

    張承管理學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