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派
唸MBA的很容易被人講成「理論派」
更罔論是拿到企管博士XD
我還記得
我從大學時代就被人這樣講
一直講到現在
我會選擇到業界發展
除了這輩子在學界得不到諾貝爾獎之外(我有自知之明XD)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
我希望能將一家中小企業經營成世界級的企業
我希望能夠理論與實務兼備
在過去參與創業以及現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
我明顯感受到理論的好處
誠如Joan Magretta所言
一個好理論
能夠讓我們掌握事情的精髓
能夠幫助我們看清事實的發展模式
並且區分何者事關緊要
何者無關痛癢
並協助我們問出正確的問題
(請好好思考這句話)
不過
許多同學在唸理論時
並沒有真正弄懂理論
或是應用不當
結果看輕了理論
沒有弄懂理論常常在於不求甚解
所以常常學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
應用不當則是忽略了限制條件
在執行時用錯理論或是誤用理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大家都聽過或是學過SWOT分析
不過想請問大家
假設現在進入業界
我們該如何對公司及所處的環境進行SWOT分析
首先先講S、W
何謂優勢?何謂劣勢?
該如何找出優勢與劣勢?
如何對優劣勢進行排序?
這些都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主要原因在於這背後牽涉到內部的評量
而且需要跟競爭群組的對象做比較
在評量時
又會牽涉到衡量的問題
例如︰擁有學習型的企業文化算是優勢嗎?
學習型企業文化的程度該如何衡量?
如果還要跟競爭群組的對象做比較
我們該如何衡量競爭者學習型企業文化的程度
如何我們不做比較
又如何確定我們所擁有的企業文化是一項優勢?
至於O、T
外在環境分成超環境、總體環境與任務環境
其中
在衡量這三層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時
衡量的問題再次出現
例如︰如何衡量國際經濟或是科技演進的影響
如何判斷對企業來說是機會或是威脅
(這還必須配合企業自身的優劣勢進行分析)
所以
課本上所教的SWOT分析
看似簡單
但在應用上卻不容易
(這還不包括SWOT分析本身的限制,例如︰SWOT分析很容易讓廠商掉入策略同質性的問題)
我在課堂上強調過幾次
管理理論無法告訴我們必勝的法則
但是可以協助我們降低失敗的風險
並且增加成功的機會
在這過程
我們除了需要徹底瞭解理論的內容、限制、以及適用條件之外
在應用時
還必須考量到情境因素
在使用上
做某方面的調整
這樣就有機會善用理論
進而創造價值
最後
理論與實務都很重要
在批評彼此之前
請先多瞭解彼此
這樣
也許就不會有批評了
(或是至少會減少批評:))
加油!
張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