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活者-孟東籬

清晨在陽台翻閱雜誌
內容是本月《印刻文學生活誌》的主題「愛一生‧孟東籬」
孟東籬於2009年9月辭世

他曾經在書中寫到
「當我死後,我的墳墓上要這樣寫:「一個生活者」—不是哲學家,不是思想者、詩人或藝術家。我僅僅是一個生活者。這是我整個努力的目標:去生活。而當我死的時候,但願我能無憾的說:我已經生活過了。」(孟祥森(孟東籬),遠景《萬蟬集》,1978)

看到這一段
我凝視著遠山
心中浮現出一個問句
「我能無憾的說:我已經生活過了嗎?」

幾乎不用思考
我非常清楚
答案是「否定」的
我無法無憾的說:我已經生活過了

期間
我有點困惑
因為我似乎忘記該如何過生活
或是我大略知道該如何過生活
但我有點身不由己
亦或是沒有勇氣去追尋

不可否認地
我們的時間常常被事業或是工作所佔滿
對於長年在都市叢林裡作戰的人們
享受生活
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除非我們能將事業或是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
並且樂在其中
否則很難過好生活
(畢竟抽離掉工作的時間,所剩的生活時間並不多)

不過
這有點難
因為縱使經營的是自己的事業
許多時候
我們其實是在為生活打拼
而非在過生活

為了減少這樣的遺憾
有時我會刻意將生活與事業結合
將生活世界裡想要去的地-方、吃的東西
與事業經營合而為一

無論是在二條通1號-綠島小夜曲裡開會
或是與同仁到Cold Stone談事情
情境確實會影響心境

晚上坐計程車時
看著iPhone裡的新聞
心裡想著
我知道這些東西幹嘛
生命中有太多的垃圾資訊 

到底是身不由己
還是自己沒有勇氣

我無法像孟東籬這般灑脫
但卻又想了無遺憾的說:我已經生活過了
這是否太貪心

張承

p.s.對於個人工作者來說,時間較自由,因此比較有機會將事業或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但當我們成為主管時,對時間的安排會受到限制,許多事情無法隨心所欲,甚至開始跟生活脫節。最後,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終於變成了兩條平行且斷續的線,讓我們無法暢快過生活。至於該如何取捨、兼顧、拿捏,我還在想。

如果將「生活過了」的重心
放在自在過生活
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到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對我來說
事業所佔的時間比例過高

經營事業的過程中
會有許許多多的「必要之惡」
例如:無效益的會議、成效低的溝通...等
這些跟自在過生活都搭不上邊

偏偏做這些事情又跟完成自己的使命有關
畢竟成就許多事情需要透過眾人之力來完成

在「生命價值」與「自在生活」中
很多時候並無法兼得
尤其是當生命價值的實踐
需要靠眾人之手
而非做好個人就可完成

至於書唸越多的確有可能會增加自我實現的動機
最後放棄自在過生活
投入更遠大的生命意義

加油!

張承

p.s.「生活過了」不只是「自在過生活」,不過,縱使是這個層次,我也已經很難做到。但這卻是自己的選擇,有因此,我才會說自己無法那麼灑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