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

 

 

 

今天與同仁討論到

 

許多大學背後其實沒有很清楚的教育思想

 

反而一些特色小學有

 

(主要的原因在於校長任期、遴選方式等)

 

 

 

更重要的是

 

如果我們沒有清楚的企業哲學理念

 

公司雖然有機會成為世界上知名的企業

 

但是無法成為偉大的企業

 

 

 

我跟她說

 

現在我們正在播種

 

50年之後將有機會變成神木

 

(而到時候她也變成老奶奶了?)

 

 

 

講完這些話之後

 

我心裡突然閃過松下幸之助的臉(我看過他的畫像)

 

只因為他成立了松下政經塾

 

(一所培育未來日本(甚或全人類)政經領袖的學校)

 

 

 

回家後翻了一下之前讀過的書

 

給志在成為領導者的你-經由繁榮達到和平與幸福-松下政經塾談話錄

 

 

 

在此整理一些資訊給大家

 

 

 

松下政經塾於1979年創立

 

有日本(哈佛)甘迺迪學院之稱

 

不過他的績效比甘迺迪學院更好,

 

成立的20間,160多位畢業生中,

 

有16位擔任國會議員;24位地方議員;2名市長

 

同時期甘迺迪學院1萬7000名畢業生中

 

只出現了17位議員

 

(松下政經塾第一屆塾生,野田佳彥,2011年當上日本首相)

 

 

 

 

 

有人質疑松下

 

為何到了85歲才成立政經塾

 

他說到

 

「只要這個志向沒有錯誤

 

就算今天創辦,自己明天就死去

 

也會有比更熱誠的人,接續下去」

 

 

 

松下政經塾的授課方式非常特別

 

她沒有常任教授

 

主要是由塾生自問自答、自修自得、自我磨鍊

 

講師只是在旁批評指教

 

而且每天要唸宗旨、塾訓、五誓

 

 

 

宗旨:基於新人類觀,探求政治經濟理念,以期對人類的繁榮幸福與和平做出貢獻。

 

塾訓:以素直之心集思廣益,自修自得探究事務的本質,追求日新月異的成長發展之道。

 

五誓:貫徹素志、自立自主、研修萬事,做開拓未來的先鋒,與他人協力合作,常懷感謝之心。

 

資料來源:張佑如,台灣第一位塾生

 

 

 

透過這樣的訓練

 

3年可有小成

 

(松下自己的目標是,塾生在畢業兩年後,直接當教育部長都不成問題,這是多大的企圖心。)

 

 

 

松下舉熊本城起造人-加藤清正為例

 

說明會有這種課程設計的原因

 

加藤25歲成為城主,並建立了這座名城

 

過程中小到石牆該如何砌、壕溝該挖多深等

 

全部都由他自己全權規劃

 

難得的是他未曾拜師學藝過

 

能夠擁有這樣的知識

 

來自於他經歷過無數戰役所獲取非常多的寶貴經驗

 

(當時平均塾生年紀23歲)

 

 

 

寫到這裡

 

我突然想到哈佛大學教授John P. Kotter所寫的一本書

 

廢墟中站起的巨人:一位哈佛學者眼中的松下幸之助

 

 

 

書中有一段描述

 

比起松下,有人累積更多財富,有人建立了更大的企業,…,

 

但就整體而言,要從20世紀的企業家中找出比他成就更高的人實屬不易,

 

因為就從啟發人性的榜樣來說,他更是無與倫比」。

 

 

 

這個人真是了不起

 

 

 

最後

 

我有一句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雖然我們未必真的能夠建立偉大的企業,但我們可以努力追尋」

 

 

 

讓我們從企業哲學理念開始吧!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