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分析能力
這期商周朱雲漢專欄的標題為「伊莉莎白女王的大哉問」
內容提到伊莉莎白女王去年11月造訪倫敦政經學院時
她提出了一個大哉問
她想知道為何沒有經濟學家預見這場全球性信貸危機的發生
後來大英學院特地召集了多位院士級經濟學家、議員、官員、金融界代表等
向白金漢宮遞交一份會議結果
報告指出
儘管金融機構雇用了一群聰明的人來負責風險管理
但他們都只分析個別金融工具的風險
而忽略了整體市場的風險
同時他們相信各類新穎的金融工具可以將風險徹底分化
結果被自己的自大所矇蔽
朱雲漢在專欄中還提到
在這份報告出爐後
讓一批對主流經濟發展不以為然的學者相當不滿
他們認為這份報告避重就輕
只將問題歸咎於風險管理不善
但沒有道破主流經濟學家集體真正失職的真正原因
而這原因正是
現在的經濟學實際上已經變成應用數學(只重數學與模型)
經濟研究已經跟現實世界越來越脫節
文中最後
朱雲漢提到一篇檢討美國培育經濟學博士的報告
該報告批判現在的博士生養成非常著重數理能力
但卻忽略了經濟史、經濟思想或是心理學的訓練
缺少綜合性分析的能力
看到這裡
我想起一個人
並想到一件事
想起一個人
這個人是海耶克(Hayek)
自由經濟的大師
197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過去我一直有看「經濟前瞻」雙月刊的習慣,許多經濟學的知識都是由該刊物中而來)
如果大家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所涉獵
會發現裡面有很大的比例都是在搞計量經濟
海耶克是少數的例外
會想到他的原因
在於海耶克的博學
他對經濟史、法學、政治學、哲學、心理學甚至生物學都有很深的涉獵
也因此
海耶克才能培養出綜合性的分析能力
對於經濟局勢的發展能有透徹的了解
(他與凱因斯論戰了50年,一直到停滯性膨脹的出現,海耶克的理論才受到重視)
想到一件事
這件事是指如何培養「綜合性分析能力」
延續朱雲漢的文章以及對海耶克的介紹
我們可以發現重點就在「博學」
畢竟真實生活中的問題
本來就牽涉到許多學科
(例如企業為何不會賺錢?或是如何賺錢?背後就牽涉到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科學…等不同的學科)
如果我們只專注在某一個學科上
很多時候將無法走出象牙塔
並且真正解決問題
最後
給同仁一些建議
讓我們開始有系統、有計畫地對各種不同領域進行長期性的學習
讓自己變得博學
這樣
我們將有機會擁有看透世局的綜合性分析能力
加油!
張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