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跟一位面授班經理討論事情

過程中他提到為了了解競爭對手的師資

他開始唸熱力學

 

我推薦他一本書-熱力學練功寶典

這本書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Fenn所寫的一本科普書

 

回家從重新翻閱了一下這本書

一個熟悉的字-「熵」跳入眼簾

 

第一次聽到這個字

是在毛治國老師的課堂上(聽我老婆轉述)

他將組織變革與熵做連結

 

簡單來說

由於組織屬於開放型系統

所以會與外在環境做互動

(互動指的是由外界吸收能量並釋放能量到外界)

使系統維持穩定

而那些被釋放出來的能量就稱為「熵」

(做完功後無用的廢能)

 

當環境改變

導致系統內能增加

此時熵值也跟著增加

當系統接近一個臨界點而將解構時

系統為了排除多餘的熵

會改變自身的狀態

進而使系統趨於穩定

將這樣的概念應用到組織設計

指的是我們必須找出適當的組織複雜度(需要不斷調整)

才能讓組織有較佳的發展

 

不過如何才能找出適當的組織複雜度呢?

這個問題目前恐怕無解

因為影響組織複雜度的變數太多

而且由於系統屬於非線性且時變

據我所知

以目前的科學發展進程來說

還無法透過科學化的方式得到切確的解答

(科學界有企圖發展許多理論與工具,但都無法百分百預測,其中一種就是我上課時所提到的複雜科學,這部份張翔老師是專家,我曾跟他到UCLA去參加相關的workshop)

 

簡單了解了這個觀念之後

對企業主管來說

該如何應用這個觀念

 

我個人認為

雖然科學的解釋力有限

但我們還是要學習科學的理論與方法

畢竟它可以減少風險

有機會降低潛在的損失

所以我們必需不斷偵測環境的變化

注意組織的改變

 

同時在進行組織設計相關的決策時

雖然身處開放型系統

無法掌握所有變數及其變化的情境

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直覺決策的輔助

有機會做到即時的調整

(例如:藉由宏觀性的系統思考看到各子系統內變數之間的互動)

 

不過這樣的作法

又會回到之前文章所提

刻意改變系統的狀態

是否反而會破壞系統背後自我平衡的機制

這點還是無解

(難怪Peter Senge後來會去找南懷瑾學習禪宗,我想他也一個頭兩個大)

 

最後補充一個在網路上找到的小東西

波茲曼(Boltzmann)在維也納的墓碑上

以他所提出的熵與熱力學機率的關係式作為墓誌銘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Zentralfriedhof_Vienna_-_Boltzmann.JPG

 

(公式刻在雕像頭上)

 

一生用一個公式表達

夠有價值了:)

 

加油!

 

張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